魏文帝征召东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。当时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夏侯尚说:“你是我的心腹重将,特别给予信任,可以作威作福,有权处死或赦免人。”夏侯尚把诏书给蒋济看。蒋济到京城,文帝问他所见所闻,蒋济回答说:“没听到什么善政,只听到了亡国的言论。”文帝怒形于色,问他缘故,蒋济把情况详细回答,并说:“‘作威作福’(专权擅断),是《尚书》中明确告诫的。天子无戏言,古人对此十分慎重,希望陛下明察!”文帝立即派人追回之前的诏书。
魏文帝想迁徙冀州籍士兵家属十万户到河南充实京畿地区。当时天旱,又有蝗灾,百姓饥荒,各部门都认为不行,但文帝态度非常坚决。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一起请求召见,文帝知道他们要劝谏,板着脸等着他们,大家都不敢说话。辛毗问:“陛下想迁徙士兵家属,这个计划是怎么考虑的?”文帝说:“你认为我迁徙他们不对吗?”辛毗说:“确实认为不对。”文帝说:“我不和你讨论了。”辛毗说:“陛下不认为我不才,把我安排在身边,作为谋议的官员,怎么能不和我商议呢!我所说的并非私事,而是为国家考虑,怎么能对我发怒呢!”文帝不回答,起身要进内室。辛毗紧跟上去拉住他的衣襟,文帝用力甩开衣襟不回头,过了很久才出来,说:“辛佐治(辛毗字),您何必这样逼我呢!”辛毗说:“现在迁徙,既丧失民心,又没有粮食供给,所以我不能不极力劝阻。”文帝于是只迁徙了一半(五万户)。文帝曾外出射野鸡,回头对群臣说:“射野鸡真快乐啊!”辛毗回答说:“对陛下来说很快乐,对臣下们来说却很苦。”文帝默然无语,后来就很少外出射猎了。
魏文帝黄初二年(辛丑,公元221年)
春季,正月,任命议郎孔羡为宗圣侯,奉祀孔子。
三月,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。
开始恢复使用五铢钱。
蜀地传言汉献帝已被害,于是汉中王刘备发布讣告,穿上丧服,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。群臣争相报告祥瑞征兆,劝刘备称帝。前部司马费诗上疏说:“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君主,篡夺皇位,所以才流离万里,聚集士卒,准备讨伐逆贼。如今大敌未灭,却先自己称帝,恐怕会引起人心疑惑。从前汉高祖与楚霸王有约,先攻破秦朝的人称王。等到攻入咸阳,俘获子婴,高祖尚且推让。何况如今殿下还未出兵讨贼,就想自立为帝呢!我认为殿下这样做实在不足取。”刘备不高兴,将费诗降职为永昌郡从事。
夏季,四月,丙午(初六),汉中王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登基称帝,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章武。任命诸葛亮为丞相,许靖为司徒。
臣司马光评论说:上天生育众民,他们不能自己管理自己,必须共同拥戴君主来治理。如果能禁止暴行,铲除祸害,保全百姓生命;赏善罚恶,使社会不至于混乱,就可以称之为君主。所以夏、商、周三代以前,天下的诸侯,何止万国,凡拥有民众和社稷的,都通称为君。聚合万国而统治他们,建立法度,颁布号令,天下无人敢违抗的,才称之为王。王的德政衰落后,强大的国家能率领诸侯尊奉天子的,就称之为霸。所以自古以来天下混乱,诸侯争霸,有时世代没有王者,本来也是常有的事。秦朝焚书坑儒,汉朝兴起后,学者开始推演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德相生相胜之说,认为秦朝是闰位(非正统),在木德(周)和火德(汉)之间,属于霸而不王,于是正统和非正统(正闰)的争论兴起了。等到汉朝灭亡,三国鼎立。晋朝失去控制,五胡纷纷扰乱。南朝宋、北魏以后,南北分治,各自编写国史,互相排斥贬低,南朝称北朝为索虏(编发为辫的胡虏),北朝称南朝为岛夷(海岛上的蛮夷)。朱温取代唐朝,四方分裂,沙陀人(后唐)进入汴梁,比作有穷氏篡夏、王莽篡汉,他们的运数和纪年,都被抛弃不算,这都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偏见,不是公正的通论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我愚钝不足以辨识前代的正统与否,私下认为,如果不能使九州统一为一国,那么即使有天子之名,也没有天子之实。虽然华夏与夷狄、仁政与暴政、大小强弱,有时不同,但大体上都和古代的列国没有区别,怎么能唯独尊崇一国称为正统,而将其余的都视为僭伪呢!如果以自上而下禅让传承为正统,那么南朝陈霸先的帝位是受自谁?北魏拓跋氏的帝位又是受自谁?如果以占据中原(华夏之地)为正统,那么匈奴刘渊(前赵)、羯族石勒(后赵)、鲜卑慕容氏(前燕等)、氐族苻坚(前秦)、羌族姚苌(后秦)、匈奴赫连勃勃(夏)所占据的土地,都是五帝三王旧日的都城。如果以有道德者为正统,那么小国也必定会有贤明的君主,夏商周三代末世,难道就没有邪僻的君王吗!所以关于正统非正统的争论,自古至今,没有人能通晓其真义,能确然使人无法改变观点。我现在所写的(《资治通鉴》),只想叙述国家的兴衰,记载百姓的忧乐,让读者自己辨别善恶得失,作为劝诫,不像《春秋》那样设立褒贬法则,去拨乱反正。正统与否的问题,我不敢妄加论断,只根据各国功业的实际情况来叙述。周朝、秦朝、汉朝、晋朝、隋朝、唐朝,都曾统一九州,将帝位传给后代,他们的子孙虽然微弱流离,仍然继承祖宗基业,有恢复的希望,四方与他们争雄的,都是他们过去的臣子,所以完全用天子的礼制来对待他们。其余那些土地大小、德行高低相当,不能统一,名号相同,本非君臣的国家,都用对待列国的制度来处理,彼此平等,没有贬抑或褒扬,希望能不歪曲事实,接近最大的公正。然而在天下分裂的时候,不能没有年、时、月、日来标明事情的先后。根据汉朝传位给魏,晋朝又从魏接受帝位;晋朝传位给宋以至于陈,隋朝取代陈;唐朝传位给梁以至于后周,大宋继承后周,所以不得不采用魏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的年号,来记述各国的事情,并非尊崇这些朝代而贬低其他朝代,有正统非正统的区分。昭烈帝刘备的汉朝(蜀汉),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,但宗族关系疏远,无法查考他的世系名位,就像南朝宋高祖刘裕自称是楚元王刘交的后代,南唐烈祖李昪自称是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,是非难辨,所以不敢和光武帝刘秀(恢复汉室)以及晋元帝司马睿(延续晋祚)相比,让他继承汉朝的遗统(即不承认蜀汉为正统,而用曹魏年号纪年)。
孙权从公安迁都到鄂县,将鄂县改名为武昌。
五月,辛巳(十二日),蜀汉皇帝刘备立夫人吴氏为皇后。吴皇后是偏将军吴懿的妹妹,已故益州牧刘璋兄长刘瑁的妻子。立儿子刘禅为皇太子。为太子迎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太子妃。
曹操攻入邺城时,曹丕(时任五官中郎将)见到袁熙的妻子、中山人甄氏貌美,很喜欢她,曹操就为曹丕聘娶了她,生下儿子曹睿。等到曹丕即皇帝位,安平人郭贵嫔受宠,甄夫人留在邺城不得相见,心情失落,有怨言。郭贵嫔向文帝进谗言,文帝大怒。六月,丁卯(二十八日),派使者赐甄夫人自尽。
文帝因为宗庙在邺城(曹操陵墓也在邺城),便在洛阳建始殿祭祀太祖(曹操),礼仪如同在家祭祀。
戊辰(二十九日,月末),发生日食。有关部门奏请罢免太尉(贾诩)。文帝下诏说:“灾异的发生,是上天谴责君主,却把过失归咎于辅政大臣(三公),这哪里符合禹王、商汤归罪于自己的本义呢!命令百官各自虔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。以后天地再有灾祸,不要再弹劾三公。”
蜀汉皇帝刘备立儿子刘永为鲁王,刘理为梁王。
刘备为关羽被杀感到耻辱,准备进攻孙权。翊军将军赵云说:“国家的仇敌是曹操,不是孙权。如果先灭掉魏国,孙权自然会臣服。如今曹操虽然死了,他儿子曹丕篡位,我们应当顺应民心,尽早图取关中,占据黄河、渭水上游以讨伐凶逆,关东的义士必定会带着粮食、骑着马来迎接陛下的军队。不应放下魏国,先去和吴国作战。战争一旦开始,就不能很快停止,这不是上策。”群臣中劝谏的人很多,刘备都不听。广汉郡的隐士秦宓陈述天时对蜀汉不利,因此被关进监狱,后来才被赦免放出。
当初,车骑将军张飞,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;关羽善待士兵而对士大夫傲慢,张飞敬爱礼遇士大夫却不体恤士兵。刘备常常告诫张飞说:“你刑罚杀人已经过度,又天天鞭打勇猛的士卒,却还让他们在身边侍奉,这是招致祸患的做法。”张飞仍然不改。刘备将要讨伐孙权,张飞应率兵一万人从阆中到江州会合。出发前夕,他帐下的将领张达、范强杀害了张飞,带着他的首级顺流而下投奔孙权。刘备听说张飞的军营都督有表奏送来,叹息道:“唉!张飞死了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陈寿评论说:关羽、张飞都被称为万人敌,是当世的猛将。关羽报答曹操的恩情,张飞义释严颜,都有国士的风范。然而关羽刚愎自傲,张飞暴虐不施恩惠,都因自己的短处而招致失败,这是常理。
秋季,七月,刘备亲自率领各路军队进攻孙权。孙权派遣使者向蜀汉求和。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:“陛下认为您与关羽的关系,能比得上先帝(汉献帝)吗?荆州的大小,能比得上整个天下吗?曹操父子都是仇敌,谁该先对付谁?如果审察权衡这些,事情就易如反掌了。”刘备不听。当时有人传言诸葛瑾另派亲信与刘备互通消息,孙权说:“我和子瑜(诸葛瑾字)有生死不渝的誓言,子瑜不会背叛我,就像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。”然而谣言在外流传,陆逊上表说明诸葛瑾绝无此事,应想办法消除谣言的影响。孙权回复说:“子瑜跟随我多年,情同骨肉,彼此了解很深。他的为人,不合道义的事不做,不合道义的话不说。刘备从前派诸葛亮到吴国,我曾对子瑜说:‘你和孔明是同胞兄弟,而且弟弟跟随兄长,在道义上是顺理成章的,为什么不留下孔明?孔明如果留下跟随你,我会写信给刘备解释,他自会随人而定。’子瑜回答我说:‘我弟弟诸葛亮已经委身他人。既然确立了名分,按道义就不该有二心。弟弟不留下来,就像我不会去他那里一样。’他的话足以感动神明,现在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!以前收到诬告他的文书,我就封起来交给子瑜看,并亲笔写信给他。我和子瑜可以说是神交,不是外人的流言能离间的。我知道你的好意,就把你的奏表封好交给子瑜,让他知道你的意思。”刘备派遣将军吴班、冯习在巫县击败孙权将领李异、刘阿等人,进军秭归,兵力达四万多人。武陵郡的蛮夷各部都派使者请求派兵相助。孙权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、假节,督率将军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五万人抵御蜀军。
魏文帝曹丕的弟弟鄢陵侯曹彰、宛侯曹据、鲁阳侯曹宇、谯侯曹林、赞侯曹衮、襄邑侯曹峻、弘农侯曹干、寿春侯曹彪、历城侯曹徽、平舆侯曹茂,都进爵为公;安乡侯曹植改封为鄄城侯。
开始修筑陵云台。
当初,文帝下诏给群臣,让他们推测刘备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而出兵攻打孙权。众人议论都认为:“蜀是小国,名将只有关羽。关羽兵败身死,国内忧惧,没有理由再出兵。”只有侍中刘晔说:“蜀虽然狭小衰弱,但刘备的图谋是想靠武力显示强大,势必会用大军来显示实力有余。况且关羽和刘备,名义是君臣,恩情如同父子。关羽死了,不能为他出兵报仇,在情分上就始终有缺憾了。”八月,孙权派遣使者向魏国称臣,奏章言辞谦卑,并送于禁等人返回。魏国群臣都表示祝贺,只有刘晔说:“孙权无缘无故来投降,必定内部有紧急情况。孙权前些时候袭杀关羽,刘备必定要大举兴师讨伐他。外部有强敌,人心不安,又怕我们乘机进攻,所以割地投降,一来可以阻止我们出兵,二来可以借助我们的声援,以壮大他们的声势而使敌人疑惧。天下三分,我们占有十分之八。吴、蜀各自仅保有一州,依山靠水,有急难时互相援救,这是小国得以生存的有利条件。如今他们却自相攻伐,这是上天要灭亡他们。我们应该大举出兵,直接渡过长江袭击东吴。蜀从外攻,我们从内攻,吴的灭亡不出十天半月。吴亡则蜀孤立,即使割吴的一半土地给蜀,蜀也必定不能长久存在,何况蜀只得到吴的外围,我们却得到吴的核心地区呢!”文帝说:“人家称臣投降而讨伐他,会使天下想来归附的人疑惧,不如暂且接受吴的投降,袭击蜀的后方。”刘晔回答说:“我们离蜀远而离吴近,蜀军知道我们攻打吴国,就会退军,我们拦不住。现在刘备已经发怒,起兵攻打吴国,听说我们也伐吴,知道吴国必亡,将会高兴地进军与我们争抢吴国土地,绝不会改变计划抑制怒火去救援吴国。”文帝不听,于是接受了吴国的投降。
于禁的头发胡须全都白了,面容憔悴,见到文帝,哭泣着叩头。文帝用古代荀林父、孟明视(战败被赦免后立功)的故事安慰他,任命他为安远将军,命令他北上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(高陵)。文帝预先派人在陵园房屋中画上关羽战胜、庞德愤怒不屈、于禁屈膝投降的场面。于禁看到后,羞愧愤恨,发病而死。
臣司马光评论说:于禁率领数万军队,战败不能死节,投降敌人,后来又回到魏国。文帝废黜他可以,杀掉他也可以,却用画陵屋的方式来羞辱他,这就不像一个君主了!
丁巳(二十四日),魏文帝派太常邢贞带着策命(文书)前往吴国,封孙权为吴王,加赐九锡(九种礼器,象征极高荣誉)。刘晔说:“不行。先帝(曹操)征伐天下,已拥有天下的十分之八,威震海内;陛下接受禅让即位,德合天地,声名远播四方。孙权虽然有雄才大略,但过去不过是汉朝的票骑将军、南昌侯而已,官职低微,势力薄弱。吴国民众还有畏惧中原的心理,不能强迫他们与孙权共谋大事。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投降,可以晋升他的将军名号,封为十万户侯,不能立即封他为王。王位只比天子低一级,礼仪、服饰、车马等都会混乱。他如果只是侯爵,江南士民与他还没有君臣的名分。我们相信他是假投降,就尊崇他的地位名号,确定君臣名分,这是为老虎添上翅膀啊。孙权接受王位后,击退蜀兵后,对外用尽礼节来侍奉我们,使他的国内都知道;对内却做出无礼的事来激怒陛下;陛下赫然发怒,兴兵讨伐他,他就慢慢告诉他的百姓说:‘我委身侍奉中原,不爱惜珍宝财物,随时进贡,不敢失臣子之礼,他们却无故讨伐我,一定是想残害我国,俘虏我国人民去做奴仆婢女。’吴国百姓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的话。相信他的话而愤怒,上下同心,战斗力就会增加十倍了。”文帝又不听。魏国将领们因为吴国归附,思想上都松懈了,唯独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更加紧进攻和防守的准备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山阳人曹伟,一向有才能名望,听说吴国称臣,便以平民身份写信给吴王,要求贿赂,想以此在京城交结权贵。文帝听说后就杀了他。
吴国人修筑武昌城。
当初,魏文帝想任命杨彪为太尉,杨彪推辞说:“我曾担任汉朝的三公,遭遇乱世,对国家没有尺寸之功,如果再担任魏朝大臣,对国家的选举来说,也不是荣耀。”文帝于是作罢。冬季,十月,己亥(初七),公卿大臣在初一上朝时,文帝特意请来杨彪,以宾客的礼节相待;赐给他延年手杖、靠几,让他穿单衣(布衣)、戴鹿皮帽(皮弁)上朝;任命他为光禄大夫,品级为中二千石;朝见时,位次仅次于三公;又下令在杨彪家门设置行马(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),配置吏卒守卫,以表示优崇。杨彪享年八十四岁去世。
因为粮价昂贵,停止使用五铢钱。
凉州卢水胡人治元多等反叛,河西地区大乱。文帝召回邹岐,任命京兆尹张既为凉州刺史,派护军夏侯儒、将军费曜等随后接应。卢水胡骑兵七千多人在鹯阴口(今甘肃靖远)迎击张既,张既扬言军队要从鹯阴口进攻,却暗中从且次县(今甘肃古浪)出军到武威。胡人以为神兵,退守显美。张既占领武威后,费曜才赶到,夏侯儒等尚未抵达。张既慰劳赏赐将士后,想进军攻击胡人,将领们都说:“士兵疲倦,敌军士气正盛,难以和他们争锋。”张既说:“如今我军没有现成的粮草,应当利用敌人的物资。如果等敌人看到大军集结,退守深山,我军追击则道路险阻,士兵饥饿,退兵则敌人又出来抢掠,这样,战争不能结束,正是所谓‘一日放走敌人,几世都有祸患’。”于是进军显美。十一月,卢水胡几千骑兵想借大风放火烧毁魏军营寨,将士都很恐慌。张既在夜间埋伏三千精兵,派参军成公英率领一千多骑兵挑战,命令他假装退却。胡人果然争相追赶,魏军伏兵截断他们的后路,前后夹击,大败胡军,斩杀俘虏数以万计,河西地区完全平定。后来西平人麹光反叛,杀死西平郡守。将领们想出兵讨伐,张既说:“反叛的只有麹光等人,郡中百姓未必都赞同。如果立即派兵镇压,官吏百姓、羌人、胡人必定认为国家不分是非,反而会促使他们互相勾结依靠,这是为老虎添上翅膀。麹光等人想依靠羌人、胡人作外援,现在我们先让羌人、胡人攻击叛军,重重悬赏,凡所俘获的,都归他们所有。这样对外阻止敌人的势力,对内离间他们的盟友,必定不用交战就能平定。”于是发布檄文通告羌人各部:凡被麹光等人欺骗蒙蔽的一律赦免;能斩杀叛军首领送来首级的加倍封赏。于是麹光的同党斩杀了麹光,送来首级,其余的人都像往常一样安居。
邢贞抵达吴国,吴国人认为孙权应该自称上将军、九州伯(九州之长),而不应接受魏的封爵。孙权说:“九州伯这个称号,从古至今没听说过。从前沛公(刘邦)也接受项羽封号做了汉王,这是权宜之计,又有什么损害呢!”于是接受了封号。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,邢贞进门时没有下车。张昭对邢贞说:“礼没有不表示恭敬的,法没有不实行的。而你竟敢妄自尊大,难道是认为江南人少力弱,连一寸兵刃都没有吗!”邢贞赶忙下车。中郎将、琅邪人徐盛非常愤怒,对同僚们说:“我们不能奋不顾身,为国家吞并许都、洛阳,吞并巴、蜀,却使我们的君主与邢贞结盟,不也是耻辱吗!”于是痛哭流涕。邢贞听到后,对他的随从说:“吴国有这样的将相,不会长久屈居人下的。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[犬夜叉] 情迷意乱 独占悖论(1V3) 战损生存指南 盛唐探案录 一嫁三夫,他们还是死对头!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沉默的巡游 宿敌就是妻子 偏离航道 惊!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... 狼窝(nph,强制,性虐,bg) 11字谜案 疾风回旋曲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,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偏离航道(1v1h兄妹骨科bg) 歡迎來到天堂島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,成了富贵花! 希望之线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皇帝聊天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