闰月,庚寅日(初一):发生日食。
六月:洛阳宫鞠室(蹴鞠室,或为宫殿名)发生火灾。
鲜卑首领轲比能引诱保塞(依附魏国)的鲜卑首领步度根与他深结和亲,亲自率万骑到陉岭(今山西代县西北句注山)以北迎接步度根的家眷和财产。并州刺史毕轨上表请求立即出兵,对外威慑轲比能,对内镇抚步度根。明帝看表后说:“步度根已被轲比能引诱,有疑惧之心。现在毕轨出兵,要小心不要越过边塞超过句注山(陉岭)。”等到诏书到达,毕轨已进军驻扎在阴馆(今山西代县西北),派将军苏尚、董弼追击鲜卑。轲比能派儿子率一千多骑兵迎接步度根部众,与苏尚、董弼相遇,在楼烦(今山西宁武附近)交战,苏、董二将战死,步度根与泄归泥(步度根之侄)的部落全部叛逃出塞,与轲比能联合侵扰边境。明帝派骁骑将军秦朗率中军讨伐,轲比能逃往漠北,泄归泥率部众投降。步度根不久被轲比能杀死。
公孙渊自知吴国遥远难以依靠,于是斩杀张弥、许晏等人,将首级传送魏都洛阳,全部吞没了吴国的士兵和物资珍宝。冬季,十二月:明帝下诏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,封乐浪公。吴主孙权听说后,大怒说:“朕年已六十,世间艰难容易的事,没有没经历过的。近来被这鼠辈戏弄,令人气涌如山。不亲手砍下这鼠辈的头扔进海里,无颜再君临万国!即使颠沛困顿,也不以为恨!”
陆逊上疏说:“陛下以神明英武的资质,承受天命,在乌林大破曹操,在西陵击败刘备,在荆州擒获关羽。这三个强敌,都是当世雄杰,都被挫败锋芒。圣明的教化所及,万里如草随风倒,正应扫平中原,统一天下。如今不忍小忿而大发雷霆之怒,违背‘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’(富贵者不近险地)的古训,轻视天子之尊,这是臣困惑的地方。臣听说,行万里路的人不在中途停步,图谋天下的人不因小事害大业。强寇在边境,偏远地区尚未归附,陛下乘船远征,必给敌人可乘之机,祸患临头才忧虑,后悔莫及。如果能使统一大业成功,公孙渊不用讨伐自会归服。如今却舍不得辽东的士兵和马匹,为何独独要抛弃江东万世安定的基业而不顾惜呢!”尚书仆射薛综上疏说:“从前汉元帝想乘楼船(船队),薛广德请求自刎以血染车。为什么?因为水火之险最为危险,不是帝王应涉足的。如今辽东是戎狄小国,没有坚固城池,没有防御之术,兵器钝劣,如犬羊般不成组织,前往必能擒获,确如陛下明诏所言。然而那里土地贫瘠寒冷,庄稼不能生长,百姓习惯骑马,迁徙无常,突然听说大军到来,自量不能匹敌,如鸟兽惊骇四散,一人一马都难见到,即使得到空地,守住也无益,这是不可取之一。加上海上波涛汹涌,有成山(成山头)那样的险难,海上航行无常,风波难免,转瞬之间,人船就可能遭遇不测,即使有尧舜的德行,智慧无法施展;有孟贲、夏育的勇猛,力量无从施展,这是不可取之二。再加上海上雾气弥漫,盐卤水汽蒸腾,容易滋生毒疮,互相传染,凡在海上航行的人,很少不生这种病,这是不可取之三。天生神圣的陛下,应把握时机平定祸乱,使百姓安康。如今逆贼(指曹魏)将灭,海内将要平定,却要违背必然成功的计划,寻找极其危险的险阻,忽视九州(指江东)的稳固,发泄一时的愤怒,既非国家大计,又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事,这实在是群臣所以倾身屏息,食不甘味,寝不安席的原因。”选曹尚书陆瑁上疏说:“北寇(魏国)与我国土地相连,一旦有隙,就会乘机进攻。我国之所以渡海买马,曲意结交公孙渊,是为解眼前之急,除掉心腹之患(魏国)。现在反而舍本逐末,弃近图远,因一时愤怒改变计划,激动兴师,这正是狡猾的敌人(魏国)所希望的,不是大吴的上策。再者,兵家战术,常以劳役使敌人疲惫,以逸待劳,得失之间,察觉要快。而且沓渚(沓津,今辽宁大连附近)离公孙渊处,路途尚远,我军到达岸边,兵力要分三份:让强兵进攻,其次守船,再次运粮。人数虽多,难以全部投入作战。加上步行背粮,长途深入,敌地多马,截击无常。如果公孙渊狡猾欺诈,与魏国并未断绝关系,我军出动之日,他们就会唇齿相依(联合);如果公孙渊确实孤立无援,他畏惧而远逃,或许难以及时消灭。假使天子的征讨稽延于北疆,而山越(江东山区的反抗势力)乘机而起,恐怕不是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!”孙权仍未同意。陆瑁再次上疏说:“战争,本是前代用来诛灭暴乱、威慑四夷的手段。但战事都在奸雄已除,天下无事,从容坐在朝廷之上,从容商议。至于中原鼎沸,九州纷争之时,大抵须深根固本,爱惜民力财力,没有在此时舍近求远,使军队疲惫的。从前尉佗(南越王赵佗)叛逆,僭号称帝,当时天下安定,百姓富足,但汉文帝仍认为远征不易,只是派人晓谕而已。如今凶顽(魏国)未灭,边境仍需警戒,不宜把公孙渊放在首位。愿陛下抑制威怒,运用计谋,暂息六军(大军),潜心谋划,为将来打算,天下大幸!”孙权这才作罢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,向他道歉,张昭坚持不上朝。孙权有次出宫,经过张昭家门呼喊他,张昭推说病重。孙权放火烧他家大门,想吓他出来,张昭还是不出来。孙权命人灭火,在门外等了很久。张昭的儿子们一起扶张昭起床,孙权用车把他载回宫,深切责备自己。张昭不得已,才恢复朝会。
当初,张弥、许晏等到达襄平(今辽宁辽阳),公孙渊企图谋害他们,就先将他们的官兵分散。中使(宦官)秦旦、张群、杜德、黄强等及六十名官兵被安置在玄菟郡(治今辽宁沈阳东)。玄菟在辽东以北二百里,太守王赞管辖二百户人家。秦旦等都住在百姓家,靠他们供给饮食。过了四十多天,秦旦与张群等商议说:“我们远负国家使命,被抛弃在此地,与死无异。如今观察此郡,防卫很弱,如果我们同心协力,放火烧城,杀死官吏,为国家报仇雪耻,然后一死,也足以无憾。这比苟且偷生,长期做囚徒强多了!”张群等都赞成。于是暗中约定在八月十九日夜起事。当天中午,被郡中人张松告密,王赞便集合军队,关闭城门。秦旦、张群、杜德、黄强都翻城逃走。当时张群膝盖生疮,无法跟上同伴,杜德常搀扶照顾他一起走,跋涉山谷六七百里。张群伤势加重,无法再走,躺在草丛中,大家守着他哭泣。张群说:“我不幸伤重,离死不远,你们快走,希望能有人脱险,白白守着我一起死在穷山恶谷中,有什么用!”杜德说:“万里流离,生死与共,不忍心抛下你。”于是推秦旦、黄强先走,杜德独自留下守护张群,采集野菜野果给他吃。秦旦、黄强走了几天,到达高句丽(今朝鲜半岛北部),假传吴主诏令给高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,说吴主有赏赐,但被辽东劫夺。位宫等大喜,即接受诏令,命使臣随秦旦回去迎接张群、杜德,派二十五名皂衣(差役)送秦旦等返回吴国,上表称臣,进贡貂皮一千张,鹖鸡皮十件。秦旦等见到孙权,悲喜交加,不能自制。孙权赞赏他们的壮烈,都任命为校尉。
同年(232年):吴主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(今安徽合肥西北),因新城远离水道,停留二十多天不敢下船。满宠对将领们说:“孙权得知我们移筑新城(指满宠建议在合肥城西三十里另建新城),必定在部众中说过自大的话。如今大举而来,想一举成功,虽不敢来攻,必定会上岸炫耀兵力以示有余。”于是暗中派六千步骑兵,埋伏在肥水(淝水)隐蔽处等待。孙权果然上岸炫耀兵力,满宠的伏兵突然杀出攻击,斩杀数百人,有的吴兵跳水淹死。孙权又派全琮进攻六安(今安徽六安),也未攻克。
蜀汉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峻,南夷首领刘胄反叛。丞相诸葛亮任命参军巴西人马忠接替张翼,召张翼回来。有人对张翼说应速回成都请罪。张翼说:“不对!我因蛮夷叛乱,治理不力,才被召回。但接替者未到,我正身临战场,应当转运粮草,储备物资,作为消灭叛贼的资本,怎能因被贬黜就废弃公事呢!”于是继续统领事务毫不松懈,等马忠到后才出发。马忠利用他打下的基础,击败刘胄,将其斩杀。
诸葛亮鼓励农耕,讲习武备,制造木牛、流马(改进的运输工具)运粮,在斜谷口聚集粮食,修建斜谷邸阁(粮仓);让百姓士兵休养生息,三年后再用兵。
魏明帝青龙二年(甲寅年,公元234年)
春季,二月: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道出击,同时派使者联络吴国同时大举进攻。
三月,庚寅日:山阳公(汉献帝刘协)去世,魏明帝身穿素服发丧。
己酉日:大赦天下。
夏季,四月:瘟疫流行。
崇华殿发生火灾。
诸葛亮抵达郿县,驻扎在渭水南岸。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,背水构筑营垒抵抗,对将领们说:“诸葛亮如果从武功(今陕西武功西)出兵,依山向东,确实值得忧虑;如果他向西登上五丈原(今陕西岐山南),将领们就没事了。”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。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:“诸葛亮必定会争夺北原(五丈原北),应抢先占据。”议事者多不以为然,郭淮说:“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,与北山(指五丈原以北山地)连兵,隔绝陇道,动摇民心胡人,这对国家不利。”司马懿便命郭淮屯兵北原。营垒尚未筑成,蜀军大至,郭淮迎击将其击退。诸葛亮因前几次出兵都因粮草不济,使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,于是分出部分士兵就地屯田,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。屯田士兵与渭水边居民混杂相处,百姓安居,军队不扰民。
五月:吴主孙权进驻巢湖口(今安徽巢湖),兵锋指向合肥新城,号称十万大军;又派陆逊、诸葛瑾率一万多人进入江夏、沔口(今湖北武汉),兵锋指向襄阳;将军孙韶、张承进入淮河,兵锋指向广陵(今江苏扬州)、淮阴(今江苏淮安)。六月:满宠想率各军救援新城,殄夷将军田豫说:“敌人倾巢出动大举进犯,不是为小利,是想以新城为诱饵吸引我军主力决战。应听任他们攻城,挫其锐气,不应与其争锋。城若攻不破,敌军必然疲惫懈怠;疲惫后再攻击,可获大胜。如果敌人看穿此计,必不攻城,将自行撤退。如果立即进兵,正中了他们的计策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当时东部(扬州)的官兵正分批次休假,满宠上表请求召回中央部队,并召集休假的将士,等兵力集结后再出击。散骑常侍广平人刘邵建议说:“敌军刚到,心志专一,士气正锐。满宠以少量兵力在自己的防区作战,如果立即进击,必难取胜。满宠请求等待援兵,并无不妥,我认为可先派步兵五千,精骑三千,作为前锋出发,扬言大军进发,虚张声势。骑兵到合肥后,疏散队列,多设旌旗战鼓,在城下炫耀兵力,然后转到敌军背后,断其归路,截其粮道。敌军听说大军来援,骑兵断其后路,必定震惊逃走,不战自破。”明帝采纳。满宠想撤出新城守军,诱敌深入寿春(今安徽寿县),明帝不同意,说:“从前汉光武帝派兵据守略阳,终破隗嚣;先帝(曹操)东方设置合肥,南方坚守襄阳,西方固守祁山,敌军来攻总是败于这三城之下,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必争之地。纵然孙权进攻新城,也必定攻不下。命令诸将坚守,我将亲自征讨,等我到时,恐怕孙权已逃走了。”于是派征蜀护军秦朗率步骑二万援助司马懿抵御诸葛亮,并敕令司马懿:“只许坚守壁垒挫敌锐气,使他们进攻不能得逞,撤退无法追击,长期停留则粮尽,抢掠又无收获,就必定撤退;撤退时追击,才是全胜之道。”秋季,七月,壬寅日:明帝亲乘龙舟东征。满宠招募壮士焚烧吴军的攻城器械,射死孙权的侄子孙泰;加上吴军士兵多染疾病。明帝离新城还有数百里时,迷惑吴军的疑兵已先到达。孙权起初以为明帝不会亲征,听说大军将至,便撤走了,孙韶也退兵。
陆逊派亲信韩扁送奏表给孙权,被魏军巡逻兵抓获。诸葛瑾听说后非常害怕,写信给陆逊说:“陛下(孙权)已返回,敌人抓获韩扁,完全掌握了我军虚实,而且江水枯浅,应急速撤退。”陆逊未答复,正催促部众种蔓菁、豆子,与将领们下棋、射箭游戏如常。诸葛瑾说:“伯言(陆逊字)足智多谋,他必有办法。”便亲自来见陆逊。陆逊说:“敌军知道陛下已回,再无忧虑,得以全力对付我们。敌军已守住要害之处,我军将士军心不稳,我们应当镇定以稳定军心,再施展灵活战术,然后退兵。如果现在就撤退,敌军会以为我们害怕,必然乘势进逼,那就是必败之势了。”于是秘密与诸葛瑾定计,让诸葛瑾督率船队,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。魏军向来畏惧陆逊的名声,立即回军奔赴襄阳。诸葛瑾便率船队驶出,陆逊从容整顿队伍,虚张声势,步行到江边登船,魏军不敢逼近。军队行到白围(今地不详),假称要打猎,暗中派将军周峻、张梁等袭击江夏、新市、安陆、石阳(均在今湖北境内),斩杀俘获一千余人后返回。群臣认为司马懿正与诸葛亮对峙难分胜负,明帝可西行到长安。明帝说:“孙权逃走,诸葛亮吓破了胆,大军足以制伏他,我无忧了。”于是进军到寿春,评定诸将功劳,按等级封赏。
八月,壬申日:将汉孝献帝(刘协)安葬于禅陵(今河南修武北)。
辛巳日:明帝返回许昌宫。
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一百多天,诸葛亮多次挑战,司马懿坚守不出。诸葛亮就派人送给司马懿妇女用的头巾服饰(羞辱他怯战)。司马懿大怒,上表请求出战。明帝派卫尉辛毘持符节任军师节制司马懿(不准出战)。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:“辛佐治(辛毘字)持符节来到,敌军不会再出战了。”诸葛亮说:“司马懿本无战意,之所以坚持请战,只是向部众显示勇武罢了。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,如果他真能制胜于我,何必千里迢迢向天子请战呢!”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,司马懿只问诸葛亮睡眠饮食和事务繁简,不谈军事。使者回答:“诸葛公早起晚睡,处罚二十杖以上的事都亲自过目;所吃食物不到几升。”司马懿对人说:“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繁,怎能长久呢!”诸葛亮病重,后主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望,并咨询国家大计。李福到后,与诸葛亮交谈完毕告辞,过了几天又返回。诸葛亮说:“我知道你返回的用意,近日虽然整天交谈,仍有未尽之事,你是来要我做出决断的。你所要问的事,蒋琬是合适人选。”李福道歉说:“先前确实忘了请教,如您百年之后谁可担当重任,所以返回。再请问蒋琬之后,谁可继任?”诸葛亮说:“费祎(字文伟)可以继任。”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继任,诸葛亮不回答。
当月(八月):诸葛亮在军中去世。长史杨仪整顿军队撤退。百姓跑去报告司马懿,司马懿率军追击。姜维命杨仪调转战旗,擂响战鼓,做出回击司马懿的样子。司马懿收军后退,不敢进逼。于是杨仪结阵退去,进入斜谷后才发丧。百姓为此编了谚语: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(司马懿字)。”司马懿听说后,笑道:“这是我只能预料活着的诸葛亮,不能预料他死后的缘故啊!”司马懿察看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处所,叹息道:“真是天下奇才啊!”追到赤岸(今陕西留坝北),没能追上而回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当初,蜀汉前军师魏延,勇猛过人,善待士兵。每次随诸葛亮出兵,总想请求分兵万人,与诸葛亮分道进兵,在潼关会师,如同韩信当年的做法,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许。魏延常说诸葛亮胆怯,叹息自己的才干未能充分发挥。杨仪为人干练机敏,诸葛亮每次出兵,杨仪常负责规划部署,筹集粮草,不假思索,片刻便处理完毕,军中调度安排,都依靠杨仪办理。魏延性格高傲,当时众将都避让他,唯独杨仪不迁就魏延,魏延对此极为忿恨,两人势如水火。诸葛亮深爱二人之才,不忍心偏废任何一方。
费祎出使吴国,吴主孙权喝醉,问费祎:“杨仪、魏延,不过是放牛牧马的小人,虽然曾为时务(蜀汉)效过犬马之劳(有过贡献),但既然已任用他们,情势上就不能轻视。一旦诸葛亮不在了,必定酿成祸乱。你们这群人昏庸糊涂,不知对此防患,难道这就是所谓为子孙谋划吗?”费祎回答:“杨仪、魏延不和,起因于私人恩怨,并无黥布、韩信那样难御的叛逆之心。如今正要扫除强敌,统一中原,功业靠人才成就,事业靠人才扩大,如果舍弃他们不用,为防后患而不用,就像为防风波而废弃舟船,不是长远之计。”
诸葛亮病危时,与杨仪及司马费祎等安排身后退军事宜,命令魏延断后,姜维次之;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,大军就自行出发。诸葛亮去世后,杨仪秘不发丧,让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意向。魏延说:“丞相虽死,我魏延还在。丞相府的亲信官属,可将灵柩送回安葬,我自当率各军进攻敌人;怎么能因一人之死而废弃天下大事呢!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,岂能被杨仪约束,做断后的将领!”于是自己与费祎共同部署行留安排,让费祎亲笔书写与自己联名,传告诸将。费祎骗魏延说:“我当为您回去向杨长史解释。杨长史是文官,很少经历军事,必定不会违抗您的命令。”费祎出营门后,策马飞奔而去。魏延随即后悔,但已追不上了。
魏延派人探看杨仪动静,得知杨仪等准备按诸葛亮既定部署,各营依次领军撤退。魏延大怒,抢在杨仪出发前,率领所属部队径直南归,沿途烧毁所过栈道。魏延、杨仪各自上表指控对方叛逆,一天之内,告急文书交相传递到成都。后主刘禅询问侍中董允、留府长史蒋琬,蒋琬、董允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。杨仪等命士兵砍伐山林开辟通道,昼夜兼行,也跟在魏延之后。魏延先到,占据南谷口(今陕西汉中北),派兵迎击杨仪等。杨仪等命将军何平(王平)在前抵御魏延。何平斥责魏延的先头部队说:“丞相刚死,尸骨未寒,你们怎敢如此!”魏延的士兵知道魏延理亏,不肯为他卖命,都溃散了。魏延只带着几个儿子逃亡,奔向汉中。杨仪派将领马岱追上斩杀了他,并诛灭魏延三族。蒋琬率宿卫各营北上处理危难,走了几十里,传来魏延的死讯,于是返回。当初,魏延想杀杨仪等,希望舆论推举自己代替诸葛亮辅政,所以不向北投降魏国而南归攻击杨仪,实际并无反叛之意。各军返回成都,大赦天下,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。当初,诸葛亮曾向后主上表说:“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子弟的衣食已很宽裕。我不经营别的产业来增加收入。我死之日,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,外面有多余的财产,以免辜负陛下。”最终果然如此。丞相长史张裔常称赞诸葛亮说:“丞相赏赐不遗漏疏远的人,惩罚不偏袒亲近的人,官爵不能无功获取,刑罚不能因权贵豁免,这就是贤愚都能忘身报国的原因啊!”
陈寿评论说:诸葛亮担任丞相,安抚百姓,明示礼仪法度,精简官职,依从权宜之制,开诚布公;对尽忠有益国家者,即使是仇人也必加赏赐;对违法失职者,即使是亲信也必予惩罚;对认罪悔改者,即使罪重也必从宽释放;对巧言掩饰罪过者,即使罪轻也必严惩;再小的善行也无不奖赏,再小的恶行也无不贬责;处理事务精明干练,凡事抓住根本,依据名义要求实效,极端厌恶虚伪。终于使蜀国境内的人都敬畏爱戴他,刑罚政令虽然严厉却无人怨恨,是因为他用心公平而劝戒分明。他可说是懂得治国之道的杰出人才,能与管仲、萧何相媲美了!
当初,长水校尉廖立,自认为才能名声应做诸葛亮的副手,常因职位清闲而怏怏不乐,不断抱怨诽谤。诸葛亮将廖立废为平民,流放到汶山(今四川汶川)。诸葛亮去世后,廖立流泪说:“我终究要成为异族(指永无出头之日)了!”李平(李严)听说后,也发病而死。李平常盼望诸葛亮能重新起用自己,得以弥补过失、官复原职,估计后人不会这样做的缘故。
习凿齿评论说:从前管仲没收伯氏骈邑三百户,伯氏至死无怨言,圣人(孔子)认为很难。诸葛亮使廖立垂泣,李平(李严)致死,岂止是没有怨言而已!水极平,邪恶者也会取法;镜极明,丑陋者也会忘记发怒。水和镜之所以能穷尽物象而不招怨谤,是因为它们无私。水和镜无私,尚且能免遭诽谤,何况大人君子胸怀乐生之心,流布怜悯宽恕的恩德,执法于不可不罚之时,刑罚加于自犯之罪,授爵不偏私,诛杀不迁怒,天下还有不心服的人吗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蜀地百姓纷纷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祭庙,后主刘禅不准。百姓于是在道路旁和田野上逢节祭祀。步兵校尉习隆等上书说:“请在靠近其墓地(定军山)的沔阳(今陕西勉县),建立一座祭庙,禁止民间私祭。”后主同意了。
后主任命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,授予符节,督守汉中;任命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,总管国事,不久又加任蒋琬代理都护(行都护),授予符节,兼任益州刺史。当时刚丧失统帅(诸葛亮),远近危惧。蒋琬出类拔萃,位在百官之上,既无悲戚表情,也无喜悦神色,神态举止,一如平日,因此众人渐渐信服。吴国人听说诸葛亮去世,担心魏国乘机攻蜀,增加巴丘(今湖南岳阳)守军一万人,一是想救援蜀国,二是想乘机瓜分蜀国。蜀国人听说后,也增加永安的守军以防备意外。后主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,吴主孙权问:“东吴与西蜀,如同一家,听说西蜀增加了白帝城(永安)的守军,为什么?”宗预回答:“我认为东吴增加巴丘的戍卒,西蜀增加白帝的守军,都是形势使然,都不足以互相询问。”孙权大笑,赞赏他坦率真诚,待他的礼节仅次于邓芝。
吴国诸葛恪认为丹杨郡(今江苏南京及安徽宣城、黄山一带)山势险峻,百姓大多果敢强劲,虽以前曾征发士兵,但只得到外县平民而已。其余住在深山远地的人,未能全部擒获,多次请求出任地方官去征召,三年可得到甲士四万。众人议论都认为:“丹杨地势险阻,与吴郡、会稽、新都、鄱阳四郡相邻,周旋数千里,山谷万重。当地深居的百姓,从未进过城邑,见过官吏,都手持兵器在山野中生活,直到老死林莽;逃亡的惯犯,都一起逃窜山中。山中出产铜铁,他们自己铸造兵器铠甲。民俗崇尚武力,熟习打仗,崇尚气力;他们登山赴险,穿越荆棘丛林,如鱼游深渊,猿猴攀树。不时窥伺可乘之机,出山抢掠。每次派兵征讨,寻找他们的藏身之处。他们战则蜂拥而至,败则如鸟兽散。自前代以来,一直不能制服。”都认为难以成功。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听说后,也认为此事最终办不到,叹息说:“诸葛恪不能使我家兴盛,将要使我族灭门了!”诸葛恪极力陈述必定成功的理由,孙权于是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,兼任丹杨太守,让他实施计划。
冬季,十一月:洛阳发生地震。
吴国潘濬讨伐武陵蛮夷,几年间,斩杀俘获数万人。从此群蛮势力衰弱,一方安宁。十一月(疑为十二月或次年):潘濬返回武昌。
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:()白话文讲资治通鉴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一嫁三夫,他们还是死对头! 偏离航道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,成了富贵花! 沉默的巡游 歡迎來到天堂島 宿敌就是妻子 狼窝(nph,强制,性虐,bg) 皇帝聊天群 11字谜案 [犬夜叉] 情迷意乱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惊!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... 偏离航道(1v1h兄妹骨科bg) 盛唐探案录 疾风回旋曲 独占悖论(1V3)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,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战损生存指南 希望之线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