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中文网

630中文网>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> 第204章 负重耕读播希冀破冰笑浪涌春潮(第1页)

第204章 负重耕读播希冀破冰笑浪涌春潮(第1页)

有次,奶奶摩挲着丁大柱早年寄回的一张在东北农场拖拉机旁拍的照片,照片已经卷边发黄,上面年轻些的丁大柱穿着臃肿的棉袄,笑容有些僵硬。

奶奶看着看着,突然冒出一句:

“云啊……我这心里头,咋老晃悠着大柱那孩子呢?这照片……瞅不清爽了……”

声音飘忽,带着点孩童般的委屈。

姬忠云心里咯噔一下。

老娘这是想人了,想得心慌了。

她二话没说,当天傍晚赶回都梁,连家里灶台的火都没顾上生,就趴在饭桌上,凑着油灯豆大的光亮,给远在东北的大姐一家写信。

信写得急,字迹都有些潦草:

“大姐夫,娘念叨着想你了,老瞅你那旧照片……得空,拍张新的捎回来吧?娘眼神越发不济了……”

写完最后一个字,吹干墨迹,她长长舒了口气,仿佛完成了一件顶顶重要的大事,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了地。

她把这封沉甸甸的信,连同对老娘无边无际的牵挂,一起投进了墨绿色的邮筒。

这封信将跋涉千里,去抚慰另一颗同样在异乡风雪中飘摇的心。

姑父丁大柱用炭笔在炕桌上划下的那一道道粗粝的痕迹,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,渗进了小姬庄这户在艰辛路上跋涉人家的骨血里。

那些被分配了“自养”任务的名字,不再是模糊的面孔,而成了一个个在泥泞中挣扎前行的、具体的、带着重量和温度的人。

永海变了。

他不再像过去那样,放学路上和同学追逐打闹,或对着河滩发呆。

他把姑父那份“自养账”,用铅笔一丝不苟地抄写在语文课本的扉页上。

那歪歪扭扭的字迹,像一道道符咒,也像一根根鞭子。

课本扉页原本印着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的红色标语,如今被永海用铅笔密密麻麻地覆盖了:

“永海——书必须念好——养一半”。

这几个字写得格外用力,几乎要穿透纸背。

每天打开课本,这行字就像针一样扎进他的眼睛。

放学铃声一响,他抓起书包就往外冲,不是回家,而是直奔河滩、沟渠。

他找到正在弯腰割猪草的永英。

二姐瘦小的身子几乎要被那硕大的背篓压垮,冻裂的手握着镰刀,动作因为疼痛而有些笨拙。

永海闷声不响地夺过镰刀,镰刃划过枯草和刚冒头的嫩芽,发出急促的“唰唰”声。

他割得又快又狠,仿佛在和谁较劲,汗水很快浸湿了他单薄的旧棉袄后背,混着泥土,结成了硬壳。

背篓很快被粗硬的猪草填满,沉甸甸地压在他同样单薄的脊梁上。

永英跟在他身后,看着弟弟突然变得沉默而有力的背影,冻得发青的嘴唇动了动,想说什么,终究只是默默捡起他割下散落的草叶,紧紧跟上。

永兰的缝纫机踏板,踏动得更加急促了,像上了发条。

那台老旧的“蝴蝶”牌缝纫机,在每一个漫长的深夜里,发出单调而固执的“嗒嗒嗒嗒”声,穿透薄薄的土墙,在寂静的村庄里回响。

油灯昏黄的光晕下,她红肿的眼睛死死盯着针脚,手指因为长时间捏着针线而麻木僵硬,那条病腿在矮凳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。

邻村一个大婶看她手艺扎实,价钱又便宜得让人心酸,私下里悄悄给她揽了些给村里民兵做训练服的活儿。

布料是粗硬的劳动布,针脚要求又密又结实,极费工夫和力气。

永兰一声不吭地接下了。

连续几个通宵,那“嗒嗒”声几乎没有停歇。

清晨,当弟妹们揉着眼睛醒来,总能看到大姐依旧伏在缝纫机上的身影。

肩头落着一层细密的线头,脸色苍白得像糊窗户的纸。

只有眼睛里布满了蛛网般的红血丝,像燃烧着两簇不肯熄灭的幽火。

她用这燃烧自己换来的角票,换来了一本用粗糙黄纸印刷的《新华字典》。

当她把那本散发着油墨味、沉甸甸的字典放在全家人吃饭的破炕桌上时,谁也没说话。

父亲姬忠楜粗糙的大手在上面重重地、缓慢地抚摸了一下,留下几个清晰的泥指印。

母亲昊文兰别过脸去,又是一阵压抑的咳嗽。

永海则死死盯着那深红色的封面,像看着一座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掳母之乳海情深  萝太弟弟如妹妹  主播他其实很乖  三国群美传  游戏失败后沦为boss们的性奴  忍界强者,但一直被嬷  少妇吕媚  小富即安的平淡生活  亮剑:旅长,求求你别打劫了!  锦衣听香风满楼  火影:踏上最强之路!  嘘,穿进这种书就要没羞没躁!  芒种  天衍城:星轨织忆录  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  入陷(1v1)  玖辛奈为了变强勾引鸣人直至怀孕  把小秘书吃干抹净的日常  综武:开局成为燕十三!  资治通鉴新译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