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栋一气呵成,将《海权十策》的核心要点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。
这十策,从国家战略定位到具体实施手段,从硬件建设到软件配套,从军事保障到经济驱动,构成了一套前所未有、体系完整、野心勃勃的海洋扩张蓝图。
值房内陷入了一片长时间的寂静。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蝉鸣,以及众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。
朱元璋终于缓缓翻开了面前的奏疏,他看得极慢,极仔细,目光在每一行字上停留,手指偶尔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。
他那张饱经风霜、刻满皱纹的脸上,没有任何表情,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时而精光闪烁,时而陷入沉思。
这十策所描绘的图景,太过宏大,太过超越历代王朝的经验,即便是他这样一位富有开拓精神的雄主,也需要时间消化和权衡。
终于,他合上奏疏,抬起眼,目光如电,扫过在场每一位重臣的脸:“都说说吧。太子和吴王这《海权十策》,尔等以为如何?”
沉默被打破,议论声顿时响起,虽然克制,却难掩其中的波澜。
首先开口的是户部尚书,他面带难色,起身拱手:“陛下,太子殿下,吴王殿下。此策……气魄恢宏,臣深感震撼。然,仅扩建水师、广设基地、移民拓殖这几项,所需银钱便将是天文数字!虽如今国库岁入大增,然北疆移民、全国社学、水利工程、常规军费,已是捉襟见肘。若再开启如此规模的海外经营,臣恐……国库难以支撑,若加赋于民,则恐违背‘民不加赋而国用足’之初衷,动摇新政根本啊!”他的担忧非常现实,代表了掌管钱袋子的谨慎。
工部尚书也附和道:“陛下,建造能远洋的重型炮舰,所需巨木、铁料、工匠,皆是海量。且海外筑城、设港,工程浩大,靡费更甚于北疆。技术能否及时跟上,亦是未知之数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文华殿大学士吴琳沉吟道:“殿下之策,目光长远,臣亦认为海洋或有可为。然‘殖民’二字,过于激烈。我大明乃天朝上国,向来以德服人,以怀柔远人。若行武装拓殖,与土人争利夺地,是否会有损陛下仁德之名,有违圣贤教化之道?且远离本土,管理困难,若生变乱,救援不及,恐成鸡肋,甚至反噬自身。”他的观点代表了部分理学文臣的道德顾虑和路径依赖。
谨身殿大学士刘三吾则从历史经验出发:“陛下,现行市舶司之利,确实可观。然蒙元亦曾数次跨海远征,如征日本、征爪哇,皆因飓风、补给、疫病等原因损兵折将,无功而返。海洋风险难测,远非陆路可比。倾举国之力投向莫测之大洋,是否过于冒险?若遇挫败,损耗国力,动摇国本,岂非得不偿失?”
反对和质疑的声音,主要集中在财政压力、技术风险、道德争议和历史教训上,这都在朱标和朱栋的预料之中。
然而,支持的声音同样有力且充满激情。
鄂国公常遇春率先声若洪钟地说道:“陛下!俺觉得太子和吴王说得在理!咱们这帮老兄弟,当年跟着陛下打天下,啥苦没吃过,啥险没冒过?陆地上的仗打完了,就不能去海上立新功?那海外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,不去取来壮大咱大明,难道留给那些番邦蛮夷?扩建水师,好啊!俺看那些洪武大炮装在船上,轰他娘的,肯定带劲!殖民?那不就是开疆拓土嘛!咱们当年不也是从濠州一步步打出来的?只要能抢下……不,是拿下地盘,迁移百姓,那就是实打实的功业!总比窝在家里,看着那点田赋算计强!”他的话语粗豪,却直指核心,代表了渴望新军功的武将集团的利益。
魏国公徐达虽比常遇春沉稳,此刻也目光炯炯:“陛下,臣以为,二位殿下之策,并非空中楼阁。瑞恒昌商号经营海贸,利润丰厚,已证明海外有利可图。倭国金银矿之收益,更是充实国库。若能将此等行为,由民间自发、零散,变为国家主导、系统进行,其利必增十倍、百倍!至于水师,我大明现有水师已能压制倭寇,控制东海,基础良好。只要投入,假以时日,建成远洋舰队并非不可能。至于风险……用兵之道,岂能因噎废食?陆上征战,又何尝没有风险?”他的分析更具战略眼光,也点出了已有的成功基础。
曹国公李文忠也补充道:“陛下,臣在枢机堂,常思虑国防。若我大明仅满足于陆防,则万里海疆,处处可能成为漏洞。唯有拥有一支强大的、能主动出击的远洋水师,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,甚至将威胁消弭于远海。此策,亦是巩固国防之必需。”
这时,一直抚须静听的华盖殿大学士刘基,缓缓睁开了微阖的双目,他那深邃睿智的目光仿佛能穿透迷雾,直达本质。他声音不高,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:
“陛下,老臣以为,太子、吴王此《海权十策》,非一时兴之所至,实乃深谋远虑之国策也。”
他顿了顿,环视众人,缓缓道:“户部之忧,在于开源节流。此策看似耗费巨大,实则意在‘开源’之极致!海外资源若能如吴王所言,源源输入,则今日之投入,乃他日百倍、千倍回报之基石。譬如经商,若无本金,何来利润?我大明如今国势正盛,正宜投入此等关乎国运之‘本金’。”
“吴大学士所虑‘仁德’,亦有其理。然,老臣请问,是坐视国内百姓因土地兼并、资源匮乏而困顿挣扎,乃至引发内乱为‘仁’,还是开拓新土,予民活路,并传播王化,使蛮荒之地沐浴天朝文明为‘仁’?若行事有法度,待土人以宽柔,辅以教化,则开拓亦可为仁政之延伸。”
“刘学士提及前元旧事,更是提醒。然我大明非蒙元。蒙元征伐,多恃武力,少谋长远,不通海事,不恤民力,故易败。我大明若行此策,则有吴王所言之周密规划、技术保障、律法规范,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,岂可同日而语?且风险与收益并存,畏风险而弃巨利,非强国之道。”
刘基最后看向朱元璋,语气凝重:“陛下,纵观史册,凡能善用江河者兴,能善用海洋者强!汉武通西域,唐宗定天山,皆赖陆路之拓展。然今天下,陆路几近极限,而海洋方兴未艾。此乃天赐我大明之机遇,亦是时代赋予之使命。《海权十策》,正是指引我大明从‘大陆帝国’迈向‘海陆双强’乃至‘海洋帝国’之蓝图!其利,在于解资源之困,开万世之利;其功,在于布皇明于寰宇,成亘古未有之伟业!老臣,恳请陛下,深虑之!”
刘基这番话,高屋建瓴,从经济、道德、历史教训等多个角度驳斥了反对意见,并将《海权十策》提升到了帝国未来命运的战略高度。他的支持,无疑具有极重的分量。
值房内再次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汇聚到朱元璋身上。支持者与质疑者的观点都已充分表达,最终的决定权,牢牢掌握在这位开国皇帝的手中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朱元璋的手指,依旧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,节奏平稳。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厚厚的《海权十策》奏疏上,又缓缓移向墙上的海疆舆图,那无垠的蓝色区域,仿佛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与挑战。
他并未立即做出决断。如此关乎国运的宏大战略,需要他更深的思量,也需要更成熟的时机。
“今日所议,事关重大。”朱元璋终于开口,声音平稳,听不出喜怒,“诸卿所言,皆有道理。太子、吴王此策,格局宏大,思虑亦算周详。然,具体如何,尚需仔细推敲。”
他目光扫过朱标和朱栋:“标儿,栋儿,你二人将此奏疏留下。议政处、枢机堂,以及户、兵、工三部,各自回去,就《海权十策》中所涉本职事宜,详细研判,分析利弊,估算钱粮,思考可行之步骤与潜在风险。十日之后,再行廷议!”
“臣等遵旨!”众人齐声应道。
会议就此结束,重臣们怀着各异的心情躬身退出武英殿值房。朱元璋独自一人,再次拿起那份《海权十策》奏疏,目光深邃。
蓝色的海洋,在他的心中,已然掀起了滔天巨浪。这十策,如同一把钥匙,是否能够打开一扇通往更强盛、更广阔未来的大门,答案,还悬而未决,但种子,已经播下。
帝国的航船,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,面临着是否扬帆远航,驶向未知深蓝的重大抉择。
喜欢穿越大明,我哥朱标,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:()穿越大明,我哥朱标,我爹朱元璋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异度空间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开局卖家业?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开局签到混沌体,仙尊重生杀疯了 嫡女重生:霸道王爷心尖宠 ISUCA——雷霆的奴隶 命运之契-互换身体后,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总监,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重生之逆转商途:从破产到执掌风 西幻女领主,但开局末世 责天纪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乡野风水师:都市逆袭封神路 混沌幻灵珠:我执斧辟命 仙厨系统: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挽渊录 奴籍之下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