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国公常遇春声如洪钟:“陛下!当兵吃粮,天经地义!旧饷确实微薄,难以养家糊口,更别提吸引良家子从军。提高军饷,势在必行!俺老常就觉得,这新饷标准好!当兵的没了后顾之忧,才能拼死效命!至于啥品级不品级的,俺不在乎,能在陛下麾下打仗就行!”他的话朴实直接,代表了许多中层军官和士兵的心声。
然而,并非所有武臣都如此乐观。
后军都督府左都督、宋国公冯胜沉吟道:“陛下,吴王殿下宏图大略,臣钦佩。然,卫所官兵世代为国戍守,骤然改制,其中优秀者自然无惧‘功绩晋升’,然多数中庸之辈,以及诸多世袭军官,其出路何在?若处置不当,恐生怨望,甚至激起变乱。安置之策,需尤为慎重,赏罚分明,方能平稳过渡。”
左军都督府右都督、燕王朱棣此刻也在此列,他年轻的面庞上带着深思,出列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二哥所奏,高瞻远瞩。于国而言,中央集权,强干弱枝,乃必然之势。于将而言,明晰之晋升通道与丰厚待遇,亦能激励士气。儿臣唯有一问”
他看向朱栋,“二哥,五大战区划分,涵盖极广,各战区总兵官权柄极重,即便有轮调之制,然在其任期内,如何确保其能如臂使指,又能防止其欺上瞒下?战区与兵部、军事委员会之间的权责界限,尤其是战时,是否需要更为细化之规定?”
朱棣的问题尖锐而具体,直指战区制度可能带来的新的权力平衡问题。
面对诸位重臣的赞同、补充与质疑,朱栋始终凝神静听。待到众人目光再次聚焦于他时,他才再次起身,向朱元璋和众人环揖。
“刘大人洞悉本质,吴大人、杨大人、詹大人所虑之行政、律法、文教事宜,栋受教,改革委员会下必设专组妥善解决。魏国公、曹国公、鹗国公所言,皆为新军战力之核心,栋深以为然。宋国公所忧官兵安置,乃改革成败之关键,栋已初步拟定《卫所人员转置细则》,包括转预备役、考核入新军、转任地方巡防、治安、屯田吏员,乃至由朝廷资助学习技艺、转入工坊等多条路径,力求人尽其才,各得其所。”
然后他看向朱棣,坦然道:“四弟所问,切中要害。战区总兵官,战时享有极大临机决断之权,但受多重制约。一,后勤独立,其粮秣、军械、饷银皆由垂直体系供应,非其所能掌控;二,监军与审计,宣慰使与战利品审计司直接向皇帝与军事委员会负责,自成体系;三,军法独立,战区军法衙门可直接处置将官;四,也是最重要一点,高级军官之任命,尤其大校以上军官,皆由父皇圣裁,且定期轮调。此外,军事委员会下设之联合参谋部,将负责制定详尽之战区作战条例与权限手册,确保权责清晰,不致僭越。”
朱栋的回答条理分明,显然对此已有深入思考。他不仅回应了质疑,更抛出了更具体的解决方案,如《卫所人员转置细则》和《战区作战条例》的构想,显示这份奏疏并非空中楼阁,而是有着配套的、可执行的细节支撑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。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,从文武关系到官兵心理,从财政测算到法律保障……每一个条款都被放在放大镜下仔细审视。朱栋、朱标以及支持改革的徐达、李文忠等人,与持保留意见者反复辩论、解释、补充。
朱元璋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,偶尔插话询问关键细节,或者点名让某个未发言的重臣表态。
他像一头经验丰富的头狼,在狼群争论不休时,冷静地观察着每一头狼的表现和意图。
窗外天色渐暗,宦官悄然入内点燃宫灯。暖阁内,争论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下来,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疲惫,也将最终的目光投向了御座之上那位能乾坤独断的帝王。
朱元璋终于缓缓站起身,他魁梧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愈发高大。他走到御案前,手指重重地按在那份《大明军制改革疏》上。
“咱,听了半天。”
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,“吵来吵去,无非是怕这怕那。怕花钱,怕生乱,怕丢了权位,怕变了规矩!”
他目光如电,扫过众人:“可你们有没有想过,咱大明最大的危险是什么?是北逃的残元余孽?还是西北的帖木儿?都不是!”
他声调陡然提高:“是承平日久,武备废弛!是上下欺瞒,军纪涣散!是权责不清,尾大不掉!是有一天,敌人的刀都架到脖子上了,咱的兵却拉不开弓,放不了铳!是咱们朱家的子孙,为了几个兵权,兄弟阋墙,骨肉相残!”
朱元璋的话如同重锤,敲在每个人的心头,尤其是关于“兄弟阋墙”的暗示,让深知秦王、晋王奏疏内情的几人心中一凛。
“老二的这份奏疏,”朱元璋斩钉截铁地说道,“咱看,很好!它看的,就是咱大明军队最深处的病根!它开的,就是猛药!什么自古的祖宗成法?咱就是祖宗!咱定的法,就是为了让大明江山永固!只要能保住咱老朱家的天下,能让百姓安居乐业,该改的,就得改!”
他最终拍板:“传旨!”
全体重臣立刻肃然起身,躬身听旨。
“一,准吴王朱栋所奏《大明军制改革疏》之总纲、原则及主要方向!即日起,大明军队,依此新制,逐步革新!”
“二,成立‘大明军事改革委员会’!由朕亲任总裁决!任命:议政王吴王朱栋,为常务副总裁决,总揽改革日常事宜!太子朱标,为监察使,负责监督协调,确保改革不偏离宗旨!枢机堂参机大臣、魏国公徐达,曹国公李文忠,鄂国公常遇春,议政处华盖殿大学士刘基,兵部尚书……为委员会核心成员!”
“三,改革步骤:首先,颁布《大明军队改革诏书》与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告谕全军、全国!其次,军事改革委员会立即下设:吏务组(吴琳牵头)、律法组(杨靖牵头)、编制与战区规划组(徐达、朱栋牵头)、后勤与审计组(李文忠牵头)、训练与军校组(常遇春、朱栋牵头)、宣慰与思想组(刘基、詹同牵头),分头制定详细实施细则!”
“四,试点先行!首批改革试点定为:神策军(全面实行新制)、左军都督府、中军都督府。以此三处为模板,总结经验,完善细则,三年内,逐步向全国推行!”
“五,旧卫所转置,遵循‘妥善安置,循序渐退,优中选新’之原则。具体方案由吏务组会同兵部、户部制定,报朕批准。敢有敷衍塞责、激起兵变者,斩!”
“六,文武品级之事,”朱元璋略一沉吟,“新军制军官品级,仍按此疏所定,高于文官!但,文官体系之考核、晋升与待遇,由吏部会同议政处,另拟优化方案上报!务使文武各有奔头,共保大明!”
“七,即刻启动《大明军队条例》、《军事刑法》等法典编纂,由文渊阁、武英殿大学士牵头,军事改革委员会律法组配合,一年内成稿颁行!”
朱元璋的决断,既保持了改革方案的锐气,又在推行策略上采取了稳健的试点方针,同时兼顾了文武平衡的敏感性,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掌控力。
“臣等遵旨!陛下圣明!”所有重臣,无论之前持何种意见,此刻都齐声领命。皇帝的金口已开,国策已定,剩下的便是齐心协力,将这份宏大的蓝图变为现实。
朱栋心中一块大石落地,尽管知道前路依然艰难,但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。他与太子朱标交换了一个眼神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心。
离开乾清宫时,已是星斗满天。寒冷的夜风吹拂着宫墙夹道,却吹不散众人心头的火热与沉重。
朱栋回到吴王府,书房内的灯烛再次亮起。与上次写下《大明军制改革疏》标题时的孤军奋战不同,这一次,他知道自己身后站着支持他的父皇、兄长和一批帝国的栋梁。
然而,他更清楚,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。制定细则、触动利益、选拔人才、平衡关系……每一项都比撰写奏疏要复杂和艰难百倍。
他铺开新的宣纸,沉吟片刻,提笔写下:
《大明军事改革委员会执行纲要》
一、关于枢机堂与五军都督府合并改组为“大明军事委员会”之实施细则……
二、关于五大战区划分及总兵府设置之具体方案……
三、关于新式军衔、编制与晋升体系推行步骤……
四、关于新旧军饷体系转换与后勤保障体系建设……
五、关于卫所人员转置分流之具体路径与保障措施……
窗外的月色,依旧清冷。但吴王府书房的灯火,一夜未熄。一场席卷整个大明军事体系,深刻影响未来数百年国运的宏大改革,就在这个夜晚,从纸面上的规划,正式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实施征程。庙堂之上的风暴,已然降临。
喜欢穿越大明,我哥朱标,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:()穿越大明,我哥朱标,我爹朱元璋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混沌幻灵珠:我执斧辟命 乡野风水师:都市逆袭封神路 异度空间 ISUCA——雷霆的奴隶 重生之逆转商途:从破产到执掌风 总监,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开局签到混沌体,仙尊重生杀疯了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仙厨系统: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奴籍之下 西幻女领主,但开局末世 命运之契-互换身体后,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嫡女重生:霸道王爷心尖宠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挽渊录 开局卖家业?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责天纪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