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中文网

630中文网>麻荒梦 > 第83章 展宏图上(第1页)

第83章 展宏图上(第1页)

龚志兵的工宣队撤走后,马友志心头的阴霾随之散去。他站在村头,望着广袤的田野,心中翻涌着壮志豪情:要想当好这方父母官,唯有改善自然条件、拓宽增收之路,方能改写村子贫穷落后的命运,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。他眉头紧锁,细细思量:村里人口逐年攀升,可耕地始终维持在20顷,若不开拓新的土地资源,日后莫说上交公粮,怕是连社员们的温饱难以保障。而那乌龙河日渐干涸,河滩裸露,不正是天赐的土地宝藏吗?想着想着,一个大胆而长远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——防洪淤地,势在必行!

主意既定,马友志即刻召集党支部成员与全体村干部,共商大计。经过一番热烈讨论,众人一致决定再次向乌龙河滩进军,此次目标直指西起下天府南泉路以东、东至黄唐村防洪堤的近十顷河滩地。

其实,早在1969年,麻荒地就曾尝试过防洪淤地工程,同样是马友志牵头,牛志民负责实施。然而,彼时受龚志兵工宣队的干扰,工程不仅未能善始善终,质量也大打折扣。更不幸的是,去年7月28日的那场滔天洪水,如猛兽咆哮而来,将两年的心血毁于一旦,至今回想起来,仍让麻荒地人心有余悸。

正因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,当马友志再度提出防洪淤地的计划时,质疑声此起彼伏:“这事儿咱吃过亏,风险太大了!如今乌龙河依旧喜怒无常,咱们真要再冒这个险?”马友志双手交握,缓缓摩挲,目光坚定地解释说:“风险确实存在,但今时不同往日,风险已小了许多。一来,乌龙河上游新建了不少截流工程,大量河水被截留;二来,从气候变化趋势来看,全国河流水量普遍减少,乌龙河断难再现昔日的汹涌之势。”副书记牛步太也站出来力挺:“河滩地如今尚无归属,此时不占更待何时?等风险全无,怕是早被邻村瓜分殆尽了!”

在众人的支持下,防洪淤地工程正式提上日程。9月1日,30名社员浩浩荡荡奔赴河滩,一场与自然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。

彼时的乌龙河滩,在烈日的炙烤下,宛如一片炽热的荒原。除了零星的低矮小草,不见任何高大植被。偶有几株红柳顽强伫立,它们的枝条在风中狂舞,似跳动的火焰;裸露的根系如鹰爪深深扎进沙石,与肆虐的狂风顽强抗衡。

劳作的号子响彻河滩,镐头与铁锨撞击沙石的响声此起彼伏,独轮车在坎坷的河滩地上来回穿梭。史鼐挥镐如飞,每次落下带着破竹之势,脚下的土坑越刨越深。他将刨出的沙石装上独轮车,一趟趟运往大埂,那蜿蜒的大埂在众人的努力下,如沉睡的巨龙渐渐苏醒、昂首。

五十多岁的史正仁更是干劲十足,他将铁锨深深插入沙土,右脚奋力一蹬,左手下压,右手上抬,双膝前拱,整套动作一气呵成,满满一锨土被高高扬起,精准抛向大埂。汗水混着沙尘,在他黝黑的脸上勾勒出凌乱的曲线。“哈呵,哈呵——”随着整齐的号子声,河滩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

三天过去,东西向的长埂颇具规模,宛如一条巨龙静卧在河滩之上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第四天,暴雨倾盆而至。雨一停歇,马友志振臂一呼,全村200多名男女老少纷纷响应,向着河滩进发。一时间,乌龙河畔红旗招展,人声鼎沸,银锨翻飞,铁锹与沙石的撞击声不绝于耳。众人齐心协力,仅用一天时间,就开通了200多米的引水渠。

但开通引水渠绝非易事。乌龙河滩的土层极薄,往下半尺是坚硬的沙石层,铁锨挖不动,镐头刨得人手掌震裂。史鼐奋力一镐:“咔嚓”一声撞上石头,他咬紧牙关,用镐头将石头刨出,弯腰抱住一角,大喝:“一、二、三!”猛地发力,将巨石搬到渠岸。就这样,众人不畏艰难,连续奋战十七天,终于让引水渠贯通。清澈的乌龙河水顺着渠道奔涌而下,不仅滋润着未来的河滩地,也为现有的农田带来了生机。

引水渠完工后,更为艰巨的任务接踵而至——修筑高五米、宽三米的防洪大堤。这无异于蚂蚁啃骨头,社员们一锨一锨铲,一车一车运,将河滩的沙石源源不断地堆砌到大堤上。为增强大堤的抗冲击能力,他们又用石头加固斜面,直至10月13日才完工。紧接着,老人们用柳条精心编织的石笼,被一一安置在尚未加固的大埂上。

随后,腰畦大埂的修筑、打橛闷川水、大堤大埂的加宽以及勤口房的搭建等工程有序推进。数月的艰辛付出后,主体工程终于完工。众人又在大堤和大埂上栽下树苗,期待着它们日后茁壮成长,既能守护大堤,又能成为宝贵的木材资源。

1972年春,防洪工程迎来收尾阶段。期间,村里投入石头一万多方,采购铅丝十余吨,编织铅丝笼、柳条笼上万个,筑起1800多米的永久性防洪堤,还在各处空隙植树造林,成功淤圈土地1000多亩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这年秋天,秋风如神奇的画笔,将绿叶染黄,把田野绘成金色的海洋。麻荒地村西头,突然热闹起来。一干渠南面,惠民北渠的房屋里人来人往;干渠水坝上的房子摇身一变,成了县里的广播站;干渠北边的田野中,三栋高大的草棚拔地而起。这些草棚以松木为架,高粱秆筑墙封顶,木板钉成的门、粗木条制成的窗,再糊上厚实的牛皮纸,倒也别有一番质朴的韵味。各个建筑间,人们步履匆匆,一片繁忙。

原来,这里已成为全县龙北十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。县委书记吴景珍、副书记刘锡久等领导,与指挥部工作人员一同在此安营扎寨,统筹指挥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。县广播站部分人员也进驻此地,及时播报建设动态。指挥部周围,十面红旗迎风猎猎作响,其中一面大旗上“顺宁县龙北十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”的字样格外醒目,两侧“农业学大寨”“顺宁县龙北十万亩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图”“学大寨,赶昔阳”等大幅标语,彰显着建设的决心与豪情。

龙北十万亩农田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在东方红公社盛大召开,黄唐、城镇、东方红、西三旗和张家庄五个公社的领导与群众齐聚一堂。总指挥、县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刘锡久在会上慷慨陈词,宣布第一阶段工程正式启动。五个公社的代表纷纷上台表决心,随后,指挥部全体人员检阅浩浩荡荡的开渠大军。一时间,指挥部内“龙北十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战报”纷飞,水坝上的广播站也向全县播发“第一阶段工程实施动员令”,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塞外的天空。

塞外深秋,寒意刺骨。那些用高粱秆搭建的临时房屋,四处漏风,即使生着炉火,也只能温暖一隅,整个棚子依旧寒气逼人。夜晚,人们需盖上两床被子,再压上毯子、衣服,甚至用棉袄蒙头,才能勉强入睡。县委书记住进草棚的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传遍龙漾三角洲,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的士气。五个公社的指挥人员纷纷效仿,搬进离工地更近的工棚,全身心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的指挥工作中。

又到了放秋假的时候,马志远满面春风回到家中。不久,父亲也回来了,一进门问:“史校长跟你说了?”“嗯,说了,让我明天就去。”马志远应道。

母亲一脸疑惑,追问:“说什么?要去哪?”马志远解释说:“妈,明天开始放秋假,史校长让我去大队找马书记,说是让我去当园田化宣传员,在村里记工分,不用去队里干活了。”

母亲听后喜上眉梢,看着儿子说:“今晚吃过饭就别出门了,你这衣服好久没洗,脏得不成样子,我给你洗洗。明天去当宣传员,可不能让人笑话。”

吃过晚饭,马志远褪去脏衣,钻进被窝,看着母亲在灯下忙碌。母亲洗净衣服后,刷净地锅,又从院里抱来柴禾,将锅烧热,把衣服放入锅中反复熨烫,直至干透,只为让儿子明天能穿上干净体面的衣裳。马志远仅有一身秋天穿的衣服,还是夏天新做的。此前那身旧衣穿了多年,早已破破烂烂,父亲因手头拮据,只能缝缝补补。到最后,裤子实在无法修补,马志远只能将裤腿高高卷起,直至大腿根。父亲见状,于心不忍,才咬咬牙为他做了这身灰色新衣。也正因只有这一身衣服,平日他不敢清洗,生怕洗了没干,没得替换,唯有在重要时刻,才会让母亲连夜洗净烫干。

次日清晨,金色阳光洒满村庄,新的一天充满希望。社员们纷纷走出家门,有的奔赴田间收割,有的投身园田化建设。马志远也早早出门,先去供销社花一毛钱买了一支圆珠笔,随后朝着大队走去。

马友志见到马志远,语重心长地说:“咱村响应县委号召,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,正缺个会宣传的人给大伙鼓鼓劲。史校长说你擅长写宣传稿,正好趁放假,村里想让你当宣传员。你就跟着马春梅,主要完成两项任务:一是去园田化工地体验生活,把先进人物和事迹写成表扬稿,激励大家;二是动员妇女出勤。村里提出‘兵分两路’,一路秋收,一路搞建设,还定下‘两个50%’的目标,全村出勤率要达到50%,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动力要占出勤人数的50%。要实现这两个目标,关键是让更多妇女走出家门,不管是搞园田化还是收秋,都行。”

正说着,马春梅来了。马友志转头对她说:“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在咱们村西边督战,咱村的园田化和秋收必须干出个样来。宣传和发动妇女这两项工作至关重要,你们俩多上点心。”“马书记放心,我们一定尽力!”马春梅坚定地回答。

马友志离开后,马春梅看着马志远手中的圆珠笔问:“新买的?”“嗯,刚买的。”“开发票了吗?”“开发票干啥?”“报销呀,开了票就能找会计报销。”“就一毛钱,也能报?”马志远这才后悔没开发票。“那就算了,以后买办公用品记得开票。”马春梅叮嘱说。马志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默默感激着她的提醒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反派:与其内耗,不如创死所有人  晚江碎瑾远来风  我打他一巴掌,他说没有上次香  误闯阴阳界  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  穿越兽世,开局送兽夫  宝可梦:恶系二代,踩老爹上位  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  当金丹修士被送进实验室  钢铁雄心1935:红警逆袭  妖精姐姐们是病娇?溺爱修罗场!  军阀崛起:八美同堂定民国  灵古:虚空纪元  大爷的外室  岭南花林诡事录  开局被分手,我继承了大富翁游戏  第一个超能力者  我在异世修儒道  开局买复活戒,亿万兽宠无限进化  开局召唤素还真,我打造万古第一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