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的风裹着砂砾,如同无数细小的针,狠狠刺向东窑沟的每一处角落。古道上,青砖早已褪去往日的光泽,变得黯淡粗糙,每块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。古巷蜿蜒曲折,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,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。斑驳陶片墙,是历史留下的独特印记,那些破碎的陶片,是被时光碾碎的记忆,零零散散镶嵌成墙。坚硬的黄土路,也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裂痕,像老人脸上的皱纹,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沧桑。
早在汉代,这里就因建窑制陶而逐渐形成村落,千年时光流转,曾经的制陶盛景成了永恒的记忆。曾经是家家烟囱,户户窑火,运送陶器的骡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,清脆的马蹄声和车夫的吆喝声,日夜回荡在这片土地上。运输车辆川流不息,将这里的陶器运往四面八方,也让这里因制陶而声名远扬,繁盛一时。
马志远和村里的几个民工,背着简单行囊,徒步跋涉60多里路程,终于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。眼前的景象,与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。到处是黄土、石头和破损陶器随意堆砌而成的房屋、院墙和台阶,那些歪歪扭扭的土房,在寒风中摇摇欲坠,随时会被吹倒。看着这些,他们不难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,也好奇那些埋藏在岁月深处的传奇故事,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。
村里散落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,那些雕梁画栋虽然历经风雨,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精美。古陶窑遗址、遗迹遍布各处,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,曾经热闹非凡的陶窑逐渐走向衰落。如今,多数古窑只剩下残垣断壁,荒草没膝,在风中摇曳,是在为逝去的辉煌哀悼。这些废弃的古窑,如今成了开渠民工的栖身之所。
村中部那处坐北朝南的民居大院,在一片破败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正面五间大瓦房,虽然古风犹存,但房檐上的瓦片已有不少残缺,墙壁上也爬满裂痕。院子东南开着的街门,门楼高大,也难掩岁月的痕迹,门楼上的雕刻早已模糊不清。这里,是引乌大渠工程黄唐民兵连的连部,此刻正灯火通明,忙碌异常。
此次抽调的民工按照民兵编制进行管理,黄唐和西三旗公社合为一个营,营部设在蛮子营;黄唐公社单独为一个连,就驻扎在东窑沟;合庄、麻荒地和大辛庄组成一个排,排长是麻荒地的马东仁。民兵连的工地,位于乌龙河对岸的山坡上。乌龙河,这条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河流,用它丰沛的河水,滋养着下游的辽阔土地,让那里的庄稼茁壮成长,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。它的河水,浇灌着土地,也润泽着人们的心田,赋予男人强健的体魄,让姑娘们的容颜更加娇艳动人。然而,如今下游的大量民工来到这里修渠筑坝,不曾想到,这个举动将会分流乌龙河的水源,破坏下游原本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,而他们对此浑然不知。
沉沉黑夜,一张巨大的黑幕笼罩着大地,星星在黑幕上闪烁?突然,几处灯光如同一把把利剑,刺破黑暗,唤醒沉睡中的村庄和民工们。马志远从睡梦中惊醒,睁开惺忪睡眼,无奈地坐起身来,穿上满是补丁的衣服,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街门。此时,月亮在天边半隐着脸,如同一个羞怯的少女,静静地舔着嘴唇,娇憨地沉睡着,谁也不忍心去惊醒她的美梦。
一瞬间,村庄里的灯光纷纷亮起,昏暗的光线在空气中杂乱交错,形成一片片模糊的光影。微风吹过,椿树的叶子纷纷飘落,在空中飘舞着,如同一只只黄色的蝴蝶。这些叶子在黑暗中打着旋儿,最终落在冰冷的地上,无人问津。马志远拿着破旧的饭盒,借着微弱的月光和灯光,小心翼翼朝着食堂走去。他的脑海中,不禁回想起《半夜鸡叫》那个电影,心中满是苦涩。不知从何处,传来有人唱起忆苦思甜的歌声:“天上布满星,月儿亮晶晶,生产队里开大会,诉苦把冤伸。万恶的旧社会,穷人的血泪仇,千头万绪涌上我心头,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……”这歌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,让马志远的心里更加不是滋味。
到了食堂,灯光下挤满打饭的民工,大家推推搡搡,想早点打到饭。不一会儿,拿到饭的民工匆匆散去。马志远好不容易打到饭,等拿回去时,饭菜早已凉透。他无奈地倒点热水,就着热水赶紧把饭吃了,就急忙朝着工地走去。
街上行人渐渐多起来,吃过早饭的民工们,纷纷朝着工地走去。马志远随着人群,走出村庄,来到乌龙河边。远处的工地在夜色中暗淡无光,朦胧中若隐若现,是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。他抬脚向前,走在桥上,桥下的河水湍急地流淌着,无情地奔向前方,一去不返。看着这河水,马志远心里隐藏的丝丝愁闷,瞬间变成淡淡忧伤。他不禁感慨,人生如同这河水,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长河中,不断流失,不知何处才是尽头。
到了工地,马志远回头遥看村庄,只见灯光渐渐熄灭,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,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。排长马东仁开始给大家安排任务,他大声说:“每人每天必须挖2方土,谁也不许偷懒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然而,寒冷的冬天,工地上全是沙石混在一起的冻土,坚硬得如同钢铁,根本挖不动。马志远高高举起镐头,使出浑身力气使劲刨下去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冻土上只留下一个白印,震得他的手生疼,根本无法刨开。大家看着这坚硬的冻土,愁眉苦脸,不知道该如何完成任务。
就在大家正发愁的时候,马东仁领着一个人走过来,他介绍说:“这是营部的督导员。”督导员看着大家,怒气冲冲说:“今天早晨,谁唱天上布满星那个歌了?这歌以后不许唱了!”大家正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满心怨气,听到督导员这么说,顿时围上来,跟他争论起来:“这是革命歌曲,又不是反动歌曲,为什么不让唱?”督导员被大家问得哑口无言,脸上红一阵白一阵,显得十分尴尬,只好灰溜溜地走了。
“马排长,这任务我们完不成呀!不是我们不想干,你看看这冻土,根本刨不动!”大家纷纷向马东仁诉苦。马东仁拿起镐头,亲自刨了几下,试了试,也无奈地摇摇头,确实刨不动。
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,那边走过一个人来,马东仁赶紧把那人叫过来,对大家说:“这是咱们公社的牛连长。”大家好像看到希望,又纷纷跟连长说:“工地上全是沙石混在一起的冻土,挖不动也刨不动,根本不能完成任务,这可怎么办呀?”连长瞪大眼睛,板着脸说:“任务已经定死了,明年七一前,大渠要通水。如果完不成任务,我可没法向公社和县里交代。你们必须想办法,无论如何要完成任务。完不成任务,不能记全工分,按完成任务的比例记工分,完成多少记多少。”说完,他转身就走,留下一群愁眉苦脸的民工。
民工们听连长这么说,心里凉了半截,干脆不干活了,坐在地上唉声叹气。反正干一天也挣不了几个工分,大家心灰意冷。马东仁看着大家这样,也有些为难。马志远想了想,对他说:“你去黄唐那个排看看,看看他们的情况怎么样?如果都是这种情况,咱们就不用着急了,反正大家都完不成任务。”
马东仁听了,觉得有道理,就去黄唐那个排的工地看了看,又去别的工地看看,结果发现情况都一样,到处是坚硬的冻土,根本无法施工。
到了晚上,三个排长到连部汇报情况,都说没办法完成任务。连长听了,也犯了难,这可怎么办才好呢?马东仁对连长说:“你给公社汇报情况吧,必须让公社派拖拉机来,只有用机械化才能完成任务。”连长见状,只好给公社汇报情况,经过一番沟通,公社终于把拖拉机调来了,这才使工程进度有所进展。
天上的太阳慢慢升到了正南,村庄里的炊烟渐渐稀少,家家户户把午饭做好了。乌龙河那座桥上,隐隐出现几个人影,人影越来越清晰,原来是几个村民,有的抬着笸箩,有的担着两只水桶,朝着工地这边走来。
民工们看到有人送饭来了,很快就把他们围住了。大家每人拿了几块玉米面饼子和咸菜,找个地方坐下吃起来。两只桶里的水,不一会儿就被喝光了。马志远还想喝水,可是桶里已经没水了。
工地北边有条水渠,渠里的水,是从乌龙河上游流下来的。平时,民工们经常在水渠里洗衣服、洗东西,甚至还有人在里面撒尿。几个民工口渴难忍,看见水渠里的水看起来很清亮,也顾不上那么多了,就用手捧着喝起来。马东仁看见笑着说:“你们喝渠里的水,想想上游民工也跟你们一样在渠里洗衣服,洗东西,甚至有人撒尿那。”
几个民工听了,也笑起来:“不管那么多,先解渴再说。挺好喝的,你也喝点吧。”马东仁笑着说:“你们先喝吧,我等会儿再喝。”“为啥呀?”民工们好奇地问。“现在上游民工也在休息,洗衣服,撒尿的人多。等这些水流下去了,我再喝。”马东仁这样说,大家都笑了起来:“还是你心眼多呀。”
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,民工们已经来了半年多。虽然每天起早贪黑,中午也在工地就餐,稍微休息一会儿又要干活,可是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,工程进度非常缓慢,照这样下去,肯定不能按期完工。为了加快工程进度,公社决定再抽调大批民工到引乌大渠建设工地,无论如何必须按时完工。
大量新民工进了村,可是村里已经没有多余的民房可住。无奈之下,只好让民工住在烧陶瓷的瓷窑里。瓷窑里没有炕,民工们只能在地上铺些稻草,就在稻草上睡觉休息。十几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瓷窑里,臭鞋臭袜散发出来的臭味,弥漫在整个瓷窑里,臭气熏天,让人难以忍受。
瓷窑门上没有门子,只挂着一块破旧的草帘子,这草帘子既不遮风,也不挡雨。遇上下雨天,雨水就会洒进瓷窑里,被子很快就被弄湿了。可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,根本没办法晾干,民工们只好盖着湿被子睡觉,浑身又冷又难受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食堂里也没有足够的咸菜,就让民工从自己家里拿咸菜,集中到食堂保管。可是时间一长,咸菜就变质了,即使如此,还是让民工吃。卫生条件更是差得要命,很多民工得了肠胃疾病,上吐下泻,情况十分严重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开局被分手,我继承了大富翁游戏 钢铁雄心1935:红警逆袭 大爷的外室 第一个超能力者 晚江碎瑾远来风 误闯阴阳界 我在异世修儒道 当金丹修士被送进实验室 开局买复活戒,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灵古:虚空纪元 穿越兽世,开局送兽夫 岭南花林诡事录 反派:与其内耗,不如创死所有人 军阀崛起:八美同堂定民国 我打他一巴掌,他说没有上次香 开局召唤素还真,我打造万古第一 宝可梦:恶系二代,踩老爹上位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?溺爱修罗场!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