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医施妙手,瘟神暂失踪
吴有性太医的医疗队更是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。大灾之后必有大疫。随着流民聚集,安置点内开始出现腹泻、发热的病人。吴有性带着弟子,日夜巡诊,根据病情,施以药剂。他尤其注意饮水卫生,强令所有安置点必须挖掘专用渗水井(远离居住区和厕所),饮水必须煮沸,并派人采集大量马齿苋、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,大锅熬制,分发给流民饮用,以防时疫。
他的精湛医术和预防措施,有效地将一场可能爆发的瘟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。流民中纷纷传言,德州来了位“活菩萨”一样的神医,人心更加安定。
曙光初现,前路仍漫长
在汪应蛟的坐镇指挥、宋明德的全力执行、明慧郡主朱徵妲那超越年龄的智慧指引,以及吴有性太医的医者仁心共同作用下,德州这个运河枢纽,终于在滔天灾厄中,勉强站稳了脚跟。
运河漕脉得以畅通,物资得以有序分发,流民得以初步安置和分流,瘟疫的苗头被及时按住。德州,就像一个重病初愈的病人,虽然虚弱,但生命体征正在逐步恢复。
然而,所有人都明白,这仅仅是开始。德州的稳定,是为了支撑更广大灾区的赈济。鲁西的聊城、临清等地,情况可能更加严峻。而朝廷之上的风波,随着皇长孙朱由校和钦差赵世卿的抵达,随着郑家罪证的逐步揭露,必将迎来更激烈的反击,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朱徵妲站在州衙后园的亭子里,望着南方。她知道,徐光启徐大人正在赶来德州的路上,他带来的,将是能让这片土地在未来真正焕发生机的甘薯和先进农法。
“徐爷爷快点来就好了,”她轻声对身边的张清芷说,“有了甘薯,大家就不用怕荒地,不用怕挨饿了。
双星汇德州,农政启新章
就在德州秩序初定之际,两匹快马先后驰入德州城,带来了朝廷对山东灾情的强力支持与长远布局。
第一位到来的,是新任山东布政使司参议、专司农事的徐光启。这位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的学者型官员,未带太多随从,风尘仆仆,却随身携带着几大箱书籍、图册和几个用油布小心翼翼包裹的藤箱——那里便是他寄予厚望的甘薯良种与玉米种子。
徐光启抵达后,未及休整,便先行拜会了巡抚汪应蛟与明慧郡主朱徵妲。当朱徵妲得知眼前这位目光睿智、言辞恳切的老者就是她期盼已久的徐光启时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“徐爷爷!”她难得地流露出符合年龄的雀跃,“甘薯,真的能在北地种活吗?能让大家都不挨饿吗?”
徐光启看着这位聪慧过人、心系黎民的小郡主,心中感慨万千,他郑重躬身答道:“回郡主殿下,甘薯耐瘠薄、产量高,尤宜山东沙壤。臣自闽地携来良种,更备‘窖藏法’以御寒冬。只要精心培育,必能在此地生根结实,成为活民之宝!”
在汪应蛟的支持和朱徵妲的密切关注下,徐光启雷厉风行地展开了他的“农政三策”
1.引种新作物,试垦示范田:他亲自踏勘德州城郊,选定数块向阳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作为“官示田”。招募流民中懂得农事的壮丁,由他亲自指导,挖掘地窖,将甘薯种小心翼翼地贮藏起来,以待来年开春育苗。同时,耐旱的玉米种子也被分发给附近丘陵地的农户,讲解种植要领。徐光启每日奔走于田埂之间,俯身察看土壤,耐心解答农人疑问,其躬亲务实之风,很快赢得了百姓的信任。
2.编纂《德州农要》,图解农技:白天督导农事,夜晚,徐光启便在灯下奋笔疾书。那《德州农要》的草稿上,不仅有严谨的文字,更有他亲手绘制的、连孩童都能看懂的育苗示意图。他结合山东气候地理,将自己多年研究心得,化为浅显易懂的文字,并亲自绘制秧苗培育、水利灌溉等示意图,编成《德州农要》草稿。此书一旦成稿,将由官府刊印,分发各里镇,作为推广新农技的范本。
3.引进龙尾车,巧解灌溉难:他带来的几张西洋“龙尾车”图样,已交由德州巧匠加紧仿制。这个新鲜物事引起了工匠们的极大兴趣,也招致了一些守旧乡绅“奇技淫巧”的非议,但徐光启只是默默推动,坚信实效胜于雄辩。这种依靠风力或畜力,能将低处河水提升至高处沟渠的器械,一旦试验成功,将极大缓解德州乃至整个鲁西地区春旱时的灌溉难题。
徐光启的到来,如同为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注入了长久的生机。他的工作,着眼于灾后的恢复与未来的自给自足,是根治饥荒的百年大计。
铁腕肃贪蠹,仁心济灾黎
几乎同时,新任钦差、督理荒政御史钟化民持节抵达。他与徐光启风格迥异,面容清癯,目光如鹰,眉宇间自带肃杀之气。他甫一入驻州衙,便雷厉风行地宣告。
1.规范粥厂,精准施赈:他立即重组粥厂,推行“计口授粮”。并亲临粥厂,当众将一枚铜钱投入粥中,沉底不浮,方点头认可,此“沉钱法”瞬间传遍全城,百姓皆知此次赈济再无克扣。
2.广开粮源,平抑市价:他手持联名文书,火速动支临清钞关税银,遣人赴河南、河北购粮。当第一批粮食运抵,投入“平价仓”时,德州城内飞涨的粮价应声而落,一位正在籴米的老书生愣在原地,看着突然降下的粮价牌,喃喃道:“天……天亮了?”
3.铁面稽查,整肃吏治:他带来的随员开始逐笔核账。三日后,一名胥吏和一名里正因克扣粥粮被当众杖责、枷号,赃款追回。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蠹虫受刑,围观民众寂静无声,随后,不知谁带头,响起了一片压抑已久的叫好声。德州官场为之肃然。
钟化民的雷霆手段,如同刮骨疗毒,确保了救命粮能真正落到灾民口中,他的存在,是悬在贪官污吏头上的一柄利剑,也是安定惶惶民心的压舱石。
三贤聚首,共绘蓝图
夜幕降临,州衙书房内,烛火通明。
汪应蛟、徐光启、钟化民三人围坐。桌上摊开着地图与文书。
徐参议引种新作物,乃是活民根本;钟御史铁腕肃贪,实为安民保障。”汪应蛟感慨道,“有二位鼎力相助,山东灾情,必能安然度过。”
徐光启抚须,诚恳道:“化民兄雷厉风行,清除了赈济积弊,正为我推广农技扫清障碍。若吏治不清,粮价不稳,纵有高产作物,亦难惠及小民。”
钟化民素来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他看向徐光启带来的甘薯藤箱,道:“光启兄谋的是万世之基,弟所做不过是一时扫除。说来惭愧,我这等操持刑名钱谷的俗吏,今日见了这些种子,竟也觉得比万千案牍更令人心安。”
三人相视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信念。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后园的方向。那位年仅三岁的小郡主,已用她最初的智慧,为这一切铺平了道路。
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那位居于后园、年仅三岁却智珠在握的小郡主。正是她最初的奇谋,为今日这一切,铺平了道路。
窗外,寒星点点。德州城内外,运河漕船往来不息,安置点的炊烟袅袅升起,郊外试验田的窖藏种子正静静等待春天。在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上,救急与根治、仁政与律法、古老的智慧与崭新的技术,正在一群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,艰难而又坚定地融合,编织着一幅名为“希望”的图景。
而此刻的朱徵妲,已在张清芷的陪伴下安然入睡。她知道,有了徐爷爷和钟爷爷,德州乃至山东的百姓,终于看到了穿透厚重灾云的那一缕坚实曙光。
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:()大明养生小帝姬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虐恋 (骨科,SM,NPH) 开局差评,系统让我当武林盟主 万人迷大小姐破产以后(np) 禁阙春夜宴(np) 你要毁了这个家吗(np骨) 修仙充值一千亿,天才都是我小弟 全民领主:凡人三国传 高武:欺我朽木?我以杀戮成神! 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 失温(父女H) 骚母狗(出轨 偷情 NPH) 哥哥好多啊(伪骨NPH) 前任Ex 三角洲:从跑刀鼠鼠到顶尖护航 【GB女攻】战神将军与笼中雀(女攻xCountboy) 高考后我拎古剑,锤爆了幕后黑手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? 投资我必翻倍,仙子们疯狂争抢 搞事就变强,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黑道教父還要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