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中文网

630中文网>大明养生小帝姬 > 第49章 保运分流策(第1页)

第49章 保运分流策(第1页)

就在汪应蛟的船队护送着皇长孙朱由校一行安全北上的同时,真正的明慧郡主朱徵妲,在戚昌国、戚报国的严密护卫下,与周文、刘三等人悄然返回了德州。他们并未声张,而是秘密住进了州衙后园一处僻静院落,由吴有性太医亲自照料,对外只称是汪巡抚带来的家眷。

此时,新任山东巡抚汪应蛟已正式接管德州及周边灾情处置权。他带来的不仅是朝廷的权威,更有亟需的粮食和初步稳定的人心。知州宋明德虽能力有限,但贵在勤恳踏实,对汪应蛟的到来如久旱逢甘霖,全力配合。

州衙议事厅内,气氛凝重。汪应蛟、宋明德,以及几位从济南随行而来的布政司属官正在商议具体赈灾方略。墙上简陋的河道图仿佛重若千钧。

“汪公,”宋明德面带忧色,“眼下最急迫的,是运河码头。流民越聚越多,昨日已有河北来的饥民试图哄抢刚靠岸的漕船,虽被差役驱散,但长此以往,一旦漕运阻塞,不仅德州断粮,整个鲁西的赈济线都将瘫痪!”

汪应蛟捻着胡须,目光沉静:“保运河畅通,确是当务之急。只是,流民亦是饥民,若一味弹压,恐激民变……”

就在这时,一个清脆稚嫩,却带着异样沉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:

“汪爷爷,宋大人,徵妲有一计,或可两全。”

众人愕然回头,只见三岁的朱徵妲穿着一身素净的棉裙,由张清芷牵着,迈过门槛走了进来。她小小的身影在肃穆的厅堂里显得格外突兀,但那双眼眸却亮得惊人,毫无怯意。

汪应蛟先是一愣,随即想起这小女孩的身份和她在东宫乃至皇帝心中的分量,更知她虽年幼,却屡有惊人之语,连忙起身:“郡主有何高见,但讲无妨。”

宋明德等人虽觉让一个三岁孩童参与议事实在荒唐,但见汪应蛟如此郑重,也不敢多言。

朱徵妲走到地图前,伸出小手,精准地点在京杭运河贯穿德州的位置,清晰地说道:

“第一步,封控运河码头,保物资通道。

她声音不大,却条理分明,将心中酝酿的计划娓娓道来:

“德州的命脉是运河,十月灾期,河北流民南逃,码头若乱,山东赈灾则断粮。因此,必先抓‘保运’。”

“可设‘漕运巡防队’。”她的小手指划过运河德州段,“抽调德州卫所兵二十人,府衙差役三十人,分作三班,沿河巡查,从城北桑园镇到城南四女寺,都要走到。重点盯住流民聚集的码头、渡口。若有流民试图拦截粮船,先……先劝离,并发一碗薄粥,示以官府仁心。若有胆敢冲撞粮船、破坏漕运的,则抓其中两三个带头之人,当众惩戒,以儆效尤。切记,震慑为主,万不可滥施刑罚,激化矛盾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道:“同时,在码头速设‘赈灾物资核验点’。请山东布政司派来的主事叔叔牵头,每艘粮船到岸,须在一个时辰内清点完毕粮米、布匹数量,登记造册。然后,按各地紧急程度分拨:其中六成,直接装上快船,经由运河支流,两日内必须发往聊城等鲁西重灾区;剩余四成,暂存入‘德州漕仓’。漕仓容量大,可作后续补拨或应急之需。”

这一番话,从一个三岁孩童口中说出,不仅思路清晰,且考虑周全,既有军事巡防的刚性,又有人道赈济的柔性,更有物资调配的效率。厅内众人,包括汪应蛟在内,都听得怔住了。这哪里是一个孩童的想法,分明是深谙政务、体察民情的能吏之策!

朱徵妲并未停下,小手移向城外西北方向:

“第二步,设城外中转安置点,分流流民不堵城,

“城内,尤其是码头周边,绝不能让流民扎堆,影响物资装卸。因此,不搞城内安置。可在城外西北郊,离运河一里地,避开水路要害之处,设立两处临时安置点。重点在于‘分流’与‘劝返’。”

她看向宋明德:“宋大人,需将流民分作两类处置。其一,是本地流民,来自德平、平原等德州下辖县的逃荒者。对他们,可发放‘一斗杂粮’并‘回村路条’,派遣各村里正前来,将他们带领回去。同时,官府需向各村乡绅发出‘劝借令’,言明官府作保,承诺来年丰收取息偿还,请乡绅先行借粮,助乡邻度过难关。如此,可避免本地民众滞留州城,消耗有限资源。”

“其二,是过境流民,主要是河北而来,欲前往鲁西觅食者。安置点只为这些人提供‘一顿热粥’和‘一晚草棚住宿’。次日,便发给‘路票’,写明‘凭此票可在聊城、临清等地官设粥厂领粥一次’。然后,由差役引导他们沿运河西岸官道南下,不许在德州滞留超过一日,防止聚集生事。”

言罢,朱徵妲微微仰头,看向汪应蛟:“汪爷爷,徵妲说完了。此计或可暂解燃眉之急,不足之处,还请汪爷爷和诸位大人完善。”

厅内一片寂静。落针可闻。

汪应蛟深吸一口气,眼中充满了惊叹与激赏。他原本只知这位小郡主聪慧,却不想竟有如此经纬之才!这“封控保运”、“城外分流”之策,不仅切中要害,而且极具操作性,考虑到了官府能力、流民心理、物资调配乃至地方乡绅的力量,几乎可以直接颁行!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好!好一个‘封控保运,城外分流’!”汪应蛟抚掌赞叹,声音洪亮,“郡主殿下此策,深得安民、保运之三昧!宋大人,即刻依郡主之策办理!不,本抚要稍作细化,以巡抚衙门令,即刻颁行!”

宋明德也是又惊又喜,连忙躬身:“下官遵命!郡主……真乃神童也!”他此刻再无半分轻视之心,唯有敬佩。

令行禁止,德州动起来

巡抚衙门的命令,加上明慧郡主(虽未公开,但其智慧已折服核心官员)的定策,立刻变成了强大的行动力。

·漕运巡防队迅速组建:德州卫所的兵士和府衙差役被迅速动员起来,混合编成三队,配发统一标识,沿着运河德州段开始了不间断的巡逻。他们按照指示,对聚集码头的流民先是温和劝解,并由随行的吏员当场施以稀粥,言明官府正在设法救灾,恳请勿阻漕运生命线。多数流民见有粥可食,且官兵并不凶恶,便也听从安排。偶有几个试图鼓动抢粮的刺头,被巡防队果断拿下,枷号示众三日,以震慑宵小。运河码头的秩序,竟在短短两日内初步恢复,漕船得以顺利靠岸卸货。

·赈灾物资核验点高效运转:布政司主事亲自坐镇码头,搭建起临时的核验棚。漕船一到,吏员、书办一拥而上,飞快清点、登记。算盘声噼啪作响,文书飞速流转。核定后,大部分粮食立刻被转运到早已等候在旁的小型快船上,船工吆喝着,撑篙离岸,沿着运河支流,将希望的火种送往更饥渴的鲁西大地。部分粮食则存入坚固的德州漕仓,仓大使严格看守,账目清晰,以备不时之需。

·城外安置点初具规模:德州西北郊,一片空旷之地迅速立起了数十个简陋却足以遮风避雨的草棚。府衙吏员和抽调的里正们在这里设立了登记点。流民被引导至此,首先进行分类。本地的,领了粮食和路条,大多怀着对家乡和官府承诺的微弱希望,跟着熟悉的里正踏上了归途。过境的,喝上一碗热气腾腾、能照见人影却足以吊命的粥水,在草棚里蜷缩一夜,第二天拿到那张珍贵的“路票”,便在差役的指引下,继续向南跋涉。虽然前路依旧渺茫,但至少德州没有成为他们的绝地,官道上南下的流民队伍,虽然绵长,却不再拥堵于德州城下。

深入灾民,稚心察隐情

局势初步稳定,但朱徵妲并未安心居于后院。她深知,纸上的计划需要实践的检验,民间的疾苦需要亲身的体察。在征得汪应蛟同意并做好严密安保后,她数次在张清芷、吴有性以及戚家兄弟的护卫下,微服前往安置点和粥厂查看。

在西北郊安置点,她看到里政们如何费力地组织本地流民返乡,也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无人认领,茫然无措。她悄悄对张清芷说:“清芷姐姐,那些没人接的老人,回村怕是也难活。能不能跟宋大人说,让他们留在安置点,做些力所能及的轻省活儿,比如帮着看管物资、打扫卫生,换口饭吃?”

在粥厂,她不仅看粥的稠稀,更留意领粥的队伍。她发现有些妇孺挤不过青壮,总是排在最后,拿到手的粥往往更稀薄。她皱着小眉头,对负责粥厂的吏员建议:“叔叔,能不能单开一队,让带着小孩的娘亲和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先领?他们饿得更快,也没力气挤。”

这些细微的观察和充满同理心的建议,通过张清芷转达给宋明德后,大多被采纳。粥厂设立了“妇幼老弱优先通道”,安置点也尝试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孤寡从事轻微劳作。这些举措虽小,却在冰冷的灾荒中,注入了一丝人性的暖流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你要毁了这个家吗(np骨)  哥哥好多啊(伪骨NPH)  高武:欺我朽木?我以杀戮成神!  黑道教父還要生  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  高考后我拎古剑,锤爆了幕后黑手  三角洲:从跑刀鼠鼠到顶尖护航  开局差评,系统让我当武林盟主  投资我必翻倍,仙子们疯狂争抢  搞事就变强,开局复活长孙皇后  失温(父女H)  修仙充值一千亿,天才都是我小弟  前任Ex  骚母狗(出轨 偷情 NPH)  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?  【GB女攻】战神将军与笼中雀(女攻xCountboy)  全民领主:凡人三国传  虐恋 (骨科,SM,NPH)  万人迷大小姐破产以后(np)  禁阙春夜宴(np)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