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中文网

630中文网>大明养生小帝姬 > 第64章 万历三十六年冬(第2页)

第64章 万历三十六年冬(第2页)

(2)木匠赵五:赊账里的难过年

赵五是个木匠,租住在外城西南角的破院子里,靠给人打家具、修门窗过活。万历三十六年的年,对他来说,是“账没要回来,年关难过”。

腊月十五,他给城南的盐商李家打了套衣柜、书桌,说好完工给五两银子——可盐商说“年后再给”,赵五去要了三回,都被门房拦在外面。眼看要过年,家里没炭、没米,老婆抱着三岁的女儿,眼睛红着:“总不能让孩子过年饿肚子。”赵五咬咬牙,把自己吃饭的家伙——一把用了十年的“锛子”(木匠工具),拿到当铺当了二百铜板。

腊月二十八,赵五用当锛子的钱买了十斤糙米(一斤两个铜板)、一斤碎炭(五个铜板)、一串“糖稀”(三个铜板,给女儿的)。回家的路上,女儿拽着他的衣角,指着街边卖糖人的摊子:“爹,要那个兔子糖人。”赵五蹲下来,摸了摸女儿的脸:“乖,糖稀甜,比糖人好吃。”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把糖稀含在嘴里,不说话了。

除夕那天,赵五没开火——不是不想,是没东西做。老婆煮了锅糙米粥,就着腌萝卜,一家三口喝了两碗。女儿喝着粥,忽然说:“娘,粥不甜。”老婆眼泪掉下来,赵五赶紧把自己碗里的粥拨给女儿半碗:“快喝,喝了暖和。”守岁时,屋里冷得像冰窖,赵五找出几块木头边角料,用小刀刻了个小木马、小兔子——给女儿玩。女儿拿着小木马,在手里转来转去,笑了,赵五看着女儿的笑,眼圈也红了:“明年爹把锛子赎回来,给你打个大木马,比这个大十倍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(3)流民刘阿二:城根下的苦过年

外城的城根下,挤满了从陕西、河南逃来的流民——万历三十六年,陕西大旱,颗粒无收,刘阿二带着老婆、六岁的儿子,一路乞讨到了京城。

腊月三十的早上,刘阿二冻醒了——他睡在城根的破草棚里,草棚漏风,雪粒子飘进来,落在脸上冰凉。老婆抱着儿子,还在发抖,儿子嘴里念叨着:“饿,想吃饽饽。”刘阿二摸了摸怀里,只有半个干硬的菜团子——是昨天在烧饼铺门口讨来的,他舍不得吃,留给老婆孩子。

他起身出去讨饭,街上人不多,家家都关着门。走到一家布铺门口,掌柜的扔给他两个铜板,说“别在这儿碍眼”——刘阿二赶紧作揖,拿着铜板去买了两个“糖火烧”(一个铜板一个),揣在怀里跑回去。老婆接过糖火烧,掰了一半给儿子,儿子狼吞虎咽地吃,噎得直打嗝,刘阿二赶紧拍他的背。老婆把剩下的半个糖火烧递给刘阿二:“你也吃点,别饿坏了。”刘阿二摇摇头:“我不饿,你们吃。”

傍晚的时候,雪下大了,草棚里更冷。刘阿二捡了些别人扔的炭渣,在草棚外点了堆小火,一家三口围着烤火。儿子靠在刘阿二怀里,问:“爹,过年是什么?”刘阿二想了想,说:“过年就是……能吃饱,能不冷,能有家。”儿子点点头:“那咱们明年能有家吗?”刘阿二抱紧儿子,声音有点哑:“能,明年咱们找个活干,就有家了。”守岁的时候,儿子睡着了,刘阿二和老婆坐在火堆边,看着雪落下来,一句话也没说——只有火堆“噼啪”响,像这苦日子里,唯一的一点动静。

3.漂泊客:会馆与寺庙里的他乡年

京城是“四方辐辏之地”,南来北往的客商、游方的僧尼,过年回不了家,只能在会馆、寺庙里过个“他乡年”——这里的年味,有家乡的影子,也有京城的无奈。

(1)徽商会馆:算盘声里的抱团年

前门外的“徽州会馆”,是安徽客商聚的地方——万历年间,徽商做茶叶、绸缎生意的多,会馆里常年住着几十个没回家的客商。腊月三十这天,会馆的管事程老栓早早起来,领着仆役扫院子、贴春联——春联是用安徽的“宣纸”写的,字是徽州方言的吉利话,比如“生意兴隆通四海,财源广进达三江”,透着徽商的务实。

早饭是“徽州米粿”——用糯米粉做皮,馅是腌菜、腊肉、豆腐干(都是从家乡带来的),程老栓让厨娘多做了些,分给每个客商。客商们围坐在大厅里吃,边吃边聊生意:“我这趟运的茶叶,在通州被税吏卡了,多交了二两银子的税。”“我那批绸缎,年后要运到南京,得找个靠谱的镖局。”聊到兴起,有人拿出算盘,“噼里啪啦”算着账——过年也不忘生意,是徽商的本分。

中午的年饭,是“徽州八大碗”——虽然凑不齐八样(比如“徽州一品锅”里的山珍,京城没有,用香菇、笋干代替),但也算丰盛:炖腊肉、炒豆腐干、腌菜炒肉、米粿汤……程老栓还拿出一坛“徽州米酒”(自己酿的,度数不高),给每个客商倒了一碗。酒过三巡,有人想家了,说:“去年这会儿,我娘正给我包米粿呢。”程老栓赶紧打圆场:“咱们在这儿,也是一家人——来,喝了这碗酒,明年生意顺!”

守岁时,客商们聚在大厅里,点了盏大油灯,有人讲故事(讲徽州的民间传说,比如“方腊起义”的旧事),有人搓麻将(赌注是铜板,输赢不大),有人写家书——程老栓给家里写了封信,说“京城生意好,不用惦记,年后就回”,其实他心里清楚,这批货没卖完,最早也得三月才能走。子时敲钟的时候,会馆里放了一挂鞭炮——是程老栓特意买的“百子炮”,说“要让咱们徽商的年,也热闹热闹”,鞭炮声在巷子里响起来,引得邻居家的孩子扒着门看。

(2)大相国寺:钟声里的慈悲年

京城西南的大相国寺,是有名的古寺——万历三十六年,寺里住着五十多个僧尼,还有十几个来“挂单”的游方和尚。过年的时候,寺庙里不冷清,反而比平时忙——要给香客施粥、办祈福法会,还要给周边的贫民发“年米”。

腊月三十早上,天还没亮,方丈了尘和尚就领着僧尼们在大雄宝殿里诵经——诵的是《药师经》,求的是“众生平安”。诵完经,小沙弥们就忙着抬粥桶——粥是用陈米熬的,熬得很稠,里面放了点豆子,给来上香的香客、门口的流民施粥。香客里有平民,也有外城的小商户,捧着碗蹲在寺门口喝,边喝边说“多谢菩萨保佑”。

中午的“年饭”,僧尼们吃的是“素斋”——青菜、豆腐、萝卜、面筋,没有一点荤腥。方丈了尘和尚把自己碗里的面筋夹给小沙弥慧能:“你年纪小,多吃点,下午还要去发米。”慧能点点头,扒着饭——他是去年从河南来的,家乡遭了灾,被方丈收留,这是他在寺庙过的第一个年。

下午,僧尼们给周边的贫民发“年米”——米是香客捐的,都是陈米,一袋两斤,够一家吃两天。刘阿二也来了,抱着儿子,领了一袋米,对着僧尼们磕了个头:“多谢师父,多谢菩萨。”慧能看着他,想起自己家乡的爹娘,眼圈有点红,了尘和尚拍了拍他的肩:“出家人以慈悲为怀,这米能让他们过个年,就是好事。”

守岁时,大雄宝殿里点了“长明灯”——一盏很大的油灯,照亮了整个大殿。僧尼们围坐在灯旁,诵经到子时。子时一到,寺里的大钟敲响了——“咚……咚……”一共敲了一百零八下,说“能消一百零八种烦恼”。钟声传到巷子里,传到城根下,传到会馆里——刘阿二抱着儿子,在草棚里听着钟声,觉得心里暖和了点;程老栓和客商们停下麻将,听着钟声,想起了家乡;英国公府里,张惟贤放下塘报,听着钟声,叹了口气;慈宁宫里,李太后醒了,听着钟声,默念了一句“阿弥陀佛”。

“这钟声,像一条线,串起了万历三十六年京城的年——有宫廷的简静,有勋贵的谨慎,有平民的实在,有流民的苦难,有漂泊者的思念。一百零八下钟声敲完,雪依旧静静地下着,覆盖着紫禁城的金瓦,也覆盖着城根下的破草棚。新的一年,就在这无差别的覆盖下,悄然来临。”

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:()大明养生小帝姬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黑道教父還要生  投资我必翻倍,仙子们疯狂争抢  前任Ex  三角洲:从跑刀鼠鼠到顶尖护航  万人迷大小姐破产以后(np)  高考后我拎古剑,锤爆了幕后黑手  哥哥好多啊(伪骨NPH)  搞事就变强,开局复活长孙皇后  骚母狗(出轨 偷情 NPH)  虐恋 (骨科,SM,NPH)  你要毁了这个家吗(np骨)  高武:欺我朽木?我以杀戮成神!  开局差评,系统让我当武林盟主  【GB女攻】战神将军与笼中雀(女攻xCountboy)  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?  失温(父女H)  禁阙春夜宴(np)  修仙充值一千亿,天才都是我小弟  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  全民领主:凡人三国传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