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战型小事(第7周后做):需独立沟通、初步判断,比如“独立走访3-5户居民并完整记录需求”“独立调解‘邻里垃圾投放’等简单矛盾”“独立在社区宣讲15分钟的政策片段(如‘医保缴费时间调整’)”。
2.执行与反馈流程
周一领任务:每周一上午,年轻干部从“小事清单”中选择本周要独立处理的事,导师需明确“任务目标、注意事项、可求助的情况”,比如小陈第一次独立处理“商铺占道纠纷”前,王芳提醒:“要是双方情绪激动,先打电话找我,别硬扛;重点听他们‘为什么要占道’和‘希望怎么解决’,别先定方案。”
过程可求助:年轻干部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,可随时向导师请教,但需先说明“自己尝试过的办法、遇到的卡点”,避免“直接甩问题”;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周五复盘会:每周五下午,3位年轻干部轮流分享“本周处理小事的过程、遇到的问题、学到的经验”,导师现场点评,比如小吴分享“帮张奶奶代买降压药时,忘了问‘是否要常吃的品牌’,买错后重新跑了一趟”,李梅点评:“下次代买药品,一定要问‘品牌+剂量+是否需要医保报销’,这是走访的‘细节必修课’。”
3.考核方式
每月根据“小事完成质量”打分,标准包括“是否按要求完成”“群众是否满意(通过电话回访)”“是否能总结经验教训”,连续两周完成“挑战型小事”且群众满意度达90%以上,可进阶处理更复杂的任务。
(三)每月参加一次“经验分享会”:从“自己悟”到“共成长”
1.分享会内容与形式
为避免分享会“走形式、说空话”,季秋水明确分享会需围绕“三个核心模块”展开,每次时长1.5小时,确保“有干货、有讨论、有收获”:
模块一:问题复盘(40分钟):每位年轻干部需准备“本月遇到的1个典型问题+尝试过的2种解决办法+未解决的卡点”,比如小陈分享“调解‘楼上孩子跑跳’纠纷时,用‘建议家长管孩子’没效果,后来用‘铺隔音垫+固定玩耍时间’才缓解,卡点是‘如何让家长愿意花money买隔音垫’”;
模块二:经验提炼(30分钟):导师引导年轻干部从问题中提炼可复制的经验,比如王芳从陈小事例中总结“调解家庭类纠纷,要‘给方案而非提要求’,比如不说‘你要管好孩子’,而是说‘试试铺隔音垫,既不影响孩子玩,也不吵到楼下’”;
模块三:案例教学(20分钟):导师分享1个自己处理过的“复杂案例”,拆解“当时怎么想、怎么做、为什么这么做”,比如张大叔给小郑讲“十年前宣讲‘新农合’时,老人们担心‘交了钱用不上’,后来用‘隔壁王大爷住院报销80%’的案例才打消顾虑”,让小郑明白“案例比道理更有说服力”。
2.分享会成果转化
形成“经验手册”:每次分享会后,年轻干部需将讨论的经验整理成“实操小贴士”,比如“调解时避免说‘你们应该’,改用‘咱们试试这样’”“宣讲时每10分钟提1个小问题,比如‘大家觉得这个补贴政策好不好’”,季秋水会将这些小贴士汇总成《年轻干部基层工作手册》,供后续新人参考;
下月实践重点:根据分享会发现的问题,确定下月“重点改进方向”,比如小吴“记录需求漏特殊要求”,下月重点练“走访时重复确认‘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’”;小郑“宣讲时互动少”,下月重点练“设计3个简单互动问题”。
通过“三个一”措施的细化,年轻干部的成长从“模糊的跟着学”变成“清晰的照着做”:小吴用“观察细节+家常话开场”,走访时群众愿意说需求的比例从30%提升到80%;小陈用“共情话术+给方案”,调解成功率从60%提升到85%;小郑用“案例+互动”,政策宣讲时群众的专注度明显提高,老人们的提问也从“听不懂”变成“怎么申请”。
正如小吴在“成长手记”里写的:“以前觉得‘跟着导师学’很虚,现在有了‘三个一’,每天知道学什么、每周知道干什么、每月知道改什么,心里越来越有底,也越来越觉得基层工作‘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’——原来成长不是靠‘悟’,是靠‘练’,靠每天多学一个能用的技巧,每周多干一件能落地的小事。”
两个月后,小吴已经能独立走访20户居民,记下15条需求,其中8条已经解决;小陈能成功调解“邻里漏水”“商铺占道”等5起矛盾,居民都说“这小伙子懂我们”;小郑能独立在社区宣讲政策,还能回答老人们的各种疑问。
为了让年轻干部及时总结经验、发现问题,季秋水组织了“年轻干部每月述职会”,每次都让老干部现场点评,提出改进建议。
第一次述职会上,小吴说:“我现在能跟老人拉家常了,但有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,比如有位老人说‘挺好的’,但我能看出来他有难处,却不知道怎么让他说出来。”
退休老党员张大叔点评:“小吴,这是因为你还没真正‘走进’老人的生活。下次走访时,你可以看看老人家里的情况——比如灶台上有没有新鲜的菜,衣服是不是洗干净了,从这些细节里就能看出他们的难处。比如上次你帮刘奶奶换灯泡,就是从‘灯泡坏了’这个细节,发现她需要帮助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小陈说:“我现在能调解一些简单的矛盾,但遇到复杂的矛盾,还是会紧张,不知道怎么应对。”
调解能手王芳点评:“小陈,遇到复杂矛盾,别慌,先把双方的情绪稳住,再找‘突破口’——比如上次调解‘邻里噪音纠纷’,你可以先找双方都信任的人帮忙劝说,再提出方案。记住,调解不是‘一次性解决’,有时候需要多次沟通,要有耐心。”
小郑说:“我现在能宣讲政策了,但有时候老人们会问一些我没准备的问题,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。”
社区主任李梅点评:“小郑,这是因为你对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。下次宣讲前,你可以先把老人们可能问的问题列出来,提前查资料、问同事,做到‘有备无患’。另外,遇到不会的问题,别装懂,坦诚地说‘我回去查清楚再告诉您’,老人们会理解的。”
每次述职会,年轻干部都能学到新东西,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。小吴在“成长手记”里写道:“每月述职会就像‘加油站’,让我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,哪里需要改进,跟着老同志们学,心里更有底了。”
半年时间,夔北街道的年轻干部们已经能独当一面。小吴负责的“老年聊天角”,从最初的5位老人,发展到现在的30位老人,还增加了“手工制作”“健康讲座”等活动;小陈调解的矛盾,成功率从最初的60%提升到90%,还总结出“倾听-共情-方案-跟进”的调解四步法;小郑宣讲政策的次数越来越多,还制作了“政策宣传手册”,用漫画的形式把政策讲通俗,深受老人们喜欢。
在市里组织“基层干部能力大赛”活动中,夔北街道的3位年轻干部都参加了。小吴分享“走访群众的技巧”,小陈分享“矛盾调解的经验”,小郑分享“政策宣讲的方法”,都获得了好评。赛后,其他区县的干部问他们:“你们刚毕业半年,怎么这么懂基层工作?”
小吴笑着说:“多亏了街道的‘传帮带’,老同志们带着我们干,教我们怎么跟群众沟通,怎么解决问题,我们才能进步这么快。”
更意外的是,市里把夔北街道的“传帮带”做法作为“基层干部培养典型”,组织其他区县来学习。季秋水在经验分享会上说:“基层干部培养,不是‘让他们自己摸索’,是‘带着他们成长’。老同志们有经验,年轻干部有活力,把两者结合起来,才能打造一支‘懂基层、爱群众、会干事’的队伍。”
年底某日,小吴拿着自己写的《走访手记》,来到季秋水的办公室。手记里,不仅记录了走访的200户居民的需求,还附上了照片、解决进度,最后几页,是他的感悟:
“刚来街道时,我觉得基层工作很难——不会跟群众沟通,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,甚至有过‘想辞职’的念头。但跟着李主任走访,跟着季书记学习,我慢慢明白,基层工作没有‘高深的技巧’,只有‘真心的付出’。你多走一里路,多听一句话,多帮一个小忙,群众就会信任你;你从‘不知道怎么开口’到‘能跟老人拉家常’,从‘不会记录需求’到‘能帮群众解决问题’,这就是成长。
以前在学校里,我学的是‘理论知识’,以为基层工作就是‘按流程办事’,现在才知道,基层工作是‘因人而异、因事而异’——对老人要耐心,对年轻人要坦诚,对有困难的人要热心。季书记说‘基层不是镀金场,是练兵场’,我现在终于懂了——在这里,我不仅学会了‘怎么工作’,更学会了‘怎么做人’,学会了‘怎么为老百姓着想’。
谢谢季书记,谢谢老同志们,给我们机会,带我们成长。未来,我会继续跟着老百姓学,跟着老同志们学,做一名‘让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’。”
季秋水看完手记,心里满是欣慰。她想起半年前,这3位年轻干部刚来时的拘谨和不安,再看现在他们自信的样子,不禁感慨:“基层干部的成长,需要‘传帮带’的助力,更需要‘在干中学’的坚持。只要我们给年轻干部机会,教他们方法,他们就能在基层的土壤里,长成‘参天大树’。”
她在小吴的手记上写下评语:“基层工作的真谛,在于‘把群众当家人,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’。你的成长,我们都看在眼里;你的付出,群众都记在心里。继续加油,未来可期!”
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:()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双星引力 三年冷战,青梅怎么变成了霸道病娇女总裁?! 虐徒就变强,我抽出绝世女剑仙! 高宇那顶薛定谔的绿帽 船舱上的房间 这个系统不对劲![末世] 明暗法则 失控悖论[先孕后爱] 家妹 野性难驯 宫深不见君 我的女友非人类 诱捕金丝雀之尼姑饲养手册 阴湿男鬼被反攻了 全门穿越,谁都不想做掌门 伯府狗辈抢权位,主母重生全家跪 可我有男朋友了 爱妻里芙的晨间侍奉,温存后用巨根粗暴开拓蜜穴和后庭,将冰山美人的所有孔穴都刻上我的标记! 开学第一天,就惹上了黑道校花! 重生之我在提瓦特涩涩刷级,越做爱就会越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