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风卷着落叶掠过迎宾社区的小巷。季秋水带着帮扶干部走在巷子里,手里拎着两袋米面油——这是以往街道帮扶特殊群体的“标配”:逢年过节,干部们挨家挨户送米面油,登记完“已送达”,就算完成了帮扶任务。可这次走访,却让季秋水心里沉甸甸的。
走进困境儿童小娟家时,10岁的小娟正坐在昏暗的角落里,手里攥着一本卷了边的语文课本。小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,跟着奶奶生活,因为家庭困难,她从来没买过课外书。看到季秋水送来米面油,小娟的奶奶连忙道谢,小娟却低着头,小声说:“奶奶,我想要一本《百科全书》,学校里的同学都有……”
奶奶叹了口气,拉了拉小娟的衣角:“别瞎说,家里哪有钱买那些没用的书,有米面油就够了。”
小娟的头垂得更低了,手指紧紧抠着课本的封面,眼圈慢慢红了。季秋水心里一酸,蹲下来摸了摸小娟的头:“小娟,你想要《百科全书》是吗?阿姨记下来了,下次来看你,一定给你带来。”
小娟猛地抬起头,眼里闪着光:“真的吗?阿姨,你不会骗我吧?”
“不会的,阿姨说话算话。”季秋水笑着说,心里却很不是滋味——以往街道送的米面油,虽然能解燃眉之急,却没问过特殊群体“真正想要什么”。
离开小娟家,季秋水又去了残疾人李大哥家。李大哥因车祸导致下肢瘫痪,只能靠轮椅出行,可他家的门口有两级台阶,每次出门都要靠妻子吃力地抬轮椅。“季书记,不是我们不知足,米面油我们谢谢你们,可我这出门的问题不解决,再好的东西也没用啊。”李大哥坐在轮椅上,看着门口的台阶,语气里满是无奈,“我想在门口装个轮椅坡道,可找了好几个人,都说工程量小不愿意来,我自己又没能力……”
接着去特困老人张奶奶家,82岁的张奶奶独自生活,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却因为行动不便,很少去医院体检。“我这身子骨,走两步就喘,去医院要坐公交,还要排队,太费劲了。”张奶奶拉着季秋水的手,“我就想有人能上门给我量量血压、看看病,不用我来回跑……”
一天走访下来,季秋水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特殊群体的“心愿”:小娟想要《百科全书》,李大哥想要轮椅坡道,张奶奶想要上门体检,视力残疾的王阿姨想要“有声读书机”,自闭症儿童小宇想要“康复训练玩具”……这些心愿,没有一个是“米面油”,却都是他们“急难愁盼”的事。
“以前我们总觉得,送米面油就是‘帮扶’,却没问过他们真正需要什么。”季秋水在帮扶工作会议上,把笔记本放在桌上,“特殊群体帮扶不是‘走形式’,不是‘完成任务’,是要解他们的难题、满他们的心愿。‘大水漫灌’式的帮扶,看似做了工作,实则没帮到点子上。从今天起,我们要推行‘特殊群体精准帮扶计划’,把‘普惠帮扶’变成‘精准滴灌’,让每个特殊群体都能感受到‘专属温暖’。”
迅速研究并制定出对弱势群体精准帮扶的“三步曲”措施。
(一)一人一档:摸清“心愿台账”
第一步,季秋水组织街道干部、社区网格员、志愿者组成“需求摸排队”,对辖区内200余名残疾人、50余名困境儿童、80余名特困老人进行“地毯式”走访,为每个人建立“一人一档”的需求台账。
摸排队的成员们带着笔记本和相机,挨家挨户上门,不仅记录特殊群体的基本信息,更耐心询问他们的“心愿”:“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?”“您最想要什么帮助?”“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?”
走访小娟家时,网格员小王特意带了一本彩色的《百科全书》样本,让小娟挑选喜欢的版本。“小娟,你看这本有很多插图,这本有拼音注释,你喜欢哪本?”小王笑着问。
小娟捧着样本,翻了一页又一页,眼睛亮晶晶的:“我喜欢这本有插图的,里面的动物好可爱!”
小王在台账上认真记下:“困境儿童小娟,10岁,需求:带插图的《百科全书》(拼音版),额外需求:希望有人能陪她读书。”
走访李大哥家时,帮扶干部老张特意量了门口台阶的高度和宽度:“台阶高15厘米,宽80厘米,需要建一个长2米、宽1米的轮椅坡道,材质用防滑水泥。”他还拍了照片,附在台账后面,“我们会联系施工队,尽快帮您建好。”
走访张奶奶家时,医护志愿者小李给她量了血压、测了血糖,在台账上记录:“特困老人张奶奶,82岁,高血压(16095mmHg)、糖尿病(空腹血糖8.5mmolL),需求:每月上门体检1次,定期送药上门。”
半个月下来,“需求摸排队”共收集到320条特殊群体的需求,整理成了厚厚的“心愿台账”,每个台账后面都附了照片、测量数据、联系方式,甚至还有特殊群体的“小偏好”——比如张奶奶喜欢喝无糖豆浆,小娟喜欢蓝色的书包,李大哥喜欢听戏曲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这些台账,不是冰冷的文字,是特殊群体的期盼。”季秋水把台账放在帮扶办公室的书架上,“我们要把每个‘心愿’当成‘任务’,一一落实,绝不辜负他们的信任。”
(二)精准对接:匹配“帮扶资源”
第二步,季秋水牵头成立“精准帮扶对接中心”,整合企业、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资源,为特殊群体的“心愿”寻找“专属帮扶者”。
针对小娟想要《百科全书》的心愿,对接中心联系了夔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会——“我们公司有‘图书捐赠计划’,正好可以给小娟买一本《百科全书》,还能给其他困境儿童捐一些课外书。”公司工会主席张敏说,“另外,我们公司有10名员工愿意当‘爱心妈妈’,定期陪困境儿童读书、做作业。”
很快,张敏带着一本崭新的《百科全书》来到小娟家。“小娟,这是你喜欢的插图版,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,以后阿姨每周都来陪你读,好不好?”张敏笑着把书递给小娟。
小娟抱着书,小心翼翼地翻开,手指轻轻摸着插图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:“谢谢阿姨,这本书太好看了!”
针对李大哥想要轮椅坡道的心愿,对接中心联系了夔北建材有限公司——“我们公司有施工队,材料和人工都由我们负责,免费帮李大哥建轮椅坡道。”总经理刘刚说,“另外,我们还想给其他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,免费改造卫生间、安装扶手,让他们生活更方便。”
施工队来的那天,李大哥坐在门口看着工人忙碌,脸上满是期待。“以前我每次出门,都要麻烦妻子抬轮椅,她腰不好,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。”李大哥说,“现在有了轮椅坡道,我自己就能推轮椅出门,再也不用麻烦她了。”
三天后,轮椅坡道建好了,防滑的水泥面上还刻了花纹。李大哥第一次自己推着轮椅出门,沿着坡道慢慢走,忍不住流下了眼泪:“谢谢街道,谢谢企业,你们帮我解决了大难题!”
针对张奶奶想要上门体检的心愿,对接中心联系了“银发守护队”的张大夫——“我们队里有5名退休医生,每周可以抽出两天时间,上门给特困老人体检、送药。”张大夫说,“另外,我们还想给老人建立‘健康档案’,跟踪他们的身体状况,有问题及时处理。”
每周三上午,张大夫都会带着血压计、血糖仪来到张奶奶家。“张奶奶,今天血压14585mmHg,比上次好多了,药还要按时吃,别忘啦。”张大夫一边记录,一边叮嘱,“最近天气冷,出门要多穿点衣服,别感冒了。”
张奶奶拉着张大夫的手:“张大夫,你比我亲儿子还贴心,有你在,我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除了这些,对接中心还为视力残疾的王阿姨找到了“有声读书机”——由街道文化站捐赠;为自闭症儿童小宇找到了“康复训练玩具”——由志愿者募集;为独居的刘爷爷找到了“送餐服务”——由“邻里互助队”负责……
“所谓‘精准’,就是把合适的资源,送到需要的人手里。”季秋水在帮扶对接会上说,“企业有资源,志愿者有热情,社会组织有专业,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,让资源和需求精准匹配,让每个特殊群体的心愿都能实现。”
(三)长期跟踪:守护“持续温暖”
第三步,季秋水建立了“长期跟踪”机制,要求帮扶干部每季度回访一次特殊群体,了解帮扶效果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帮扶措施。
回访小娟家时,季秋水看到小娟正和“爱心妈妈”张敏一起读《百科全书》。“阿姨,你看这是长颈鹿,它的脖子好长;这是大象,它的鼻子能吸水……”小娟指着插图,兴奋地给张敏讲解。
“小娟现在不仅爱读书,学习成绩也提高了,上次期中考试,语文考了92分。”小娟的奶奶笑着说,“以前她很内向,不爱说话,现在变得开朗多了,还经常跟同学分享书里的故事。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诱捕金丝雀之尼姑饲养手册 失控悖论[先孕后爱] 明暗法则 开学第一天,就惹上了黑道校花! 可我有男朋友了 虐徒就变强,我抽出绝世女剑仙! 宫深不见君 重生之我在提瓦特涩涩刷级,越做爱就会越强? 阴湿男鬼被反攻了 我的女友非人类 野性难驯 家妹 这个系统不对劲![末世] 双星引力 船舱上的房间 伯府狗辈抢权位,主母重生全家跪 高宇那顶薛定谔的绿帽 全门穿越,谁都不想做掌门 爱妻里芙的晨间侍奉,温存后用巨根粗暴开拓蜜穴和后庭,将冰山美人的所有孔穴都刻上我的标记! 三年冷战,青梅怎么变成了霸道病娇女总裁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