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长庚立刻让陈九调漕帮汉子去帮忙——陈九从漕帮里挑了三十个精壮汉子,每人配一条扁担、两个竹筐(能挑一百斤粮),跟着寿张镇的里正,去三个村落“挑粮入户”。漕帮汉子张二牛,力气大,一次能挑一百二十斤,他跟着里正去张家庄,先把粮食挑到村里的空场,再挨家挨户送——张老汉家有四口人,每日需粮两斤,张二牛就把粮袋打开,用斗量出两斤,倒进张老汉家的瓦缸里,还嘱咐:“大爷,这粮要省着吃,明天我们还来送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对于实在没人挑粮的村落(如刘家村,大部分年轻汉子去修河堤了),官府推行“互助代领”——让邻近的村落,派年轻汉子帮忙挑粮,官府给“互助钱”:每帮一户挑粮,给铜钱五文。刘家村旁边的王集村,有二十个年轻汉子,主动来帮忙,一天就把刘家村的粮送完了。里正还组织村里的妇女,成立“互助小组”——年轻妇女帮年老的妇女磨面、做饭,避免老人因冻饿生病。
至腊月初七,寿张镇三个偏远村落的“最后半里”问题彻底解决,再也没有断粮的情况。李长庚特意下了道令:以后各州县的偏远村落,都要按“挑粮入户+互助代领”的办法,由里正负责落实,官府派典吏巡查,发现没落实的,追究里正责任。
2.安置点的新忧:疫病防控与御寒加固
聊城城西的流民安置点,住了近三千流民,腊月里雪一落,新的问题来了:一是安置点的棚屋漏雪——棚屋是用茅草、竹片搭的,御寒能力差,雪一化,雨水漏进棚屋,流民的被褥都湿透了,不少人开始咳嗽、发烧;二是安置点的厕所不够——之前建了十个临时厕所,现在流民多了,厕所不够用,有人就在棚屋附近随地大小便,容易引发疫病。
官府立刻采取措施:一是“加固棚屋”——从州衙仓库调运稻草、木板,组织流民自己动手,给棚屋加铺一层稻草(铺在屋顶和墙壁上),再用木板把棚屋的缝隙钉死,防止漏雪漏风。每个棚屋补贴稻草二十斤、木板两块,由里正负责分发。村民张阿婆,儿子去修桥了,自己没法动手,邻居的年轻媳妇就主动来帮她——两人一起把稻草铺在屋顶,再用绳子捆紧,棚屋里顿时暖和了不少。
二是“增设厕所+清理环境”——官府派衙役在安置点外围,再建五个临时厕所(用泥土、茅草搭建,挖深坑,避免污染水源);同时组织流民“清理卫生”:年轻汉子负责挖排水沟,把棚屋附近的积水排掉;妇女负责打扫棚屋内外的垃圾,集中倒在指定的垃圾坑(离安置点一里远,每日由衙役焚烧处理)。医棚的医官,每日还会带着药童,在安置点里巡查,给咳嗽、发烧的流民发草药(主要是生姜、葱白熬的汤,驱寒防感冒),发现病情重的,立刻抬到医棚治疗。
腊月初八,安置点里还发生了一件暖心事:流民里有个姓周的裁缝,之前在城里开裁缝铺,洪水冲毁了铺子,就来投奔安置点。他见不少流民的孩子没棉衣穿,冻得直哭,就主动提出“免费缝棉衣”——官府从织坊调运了一批粗布、棉花,周裁缝带着几个会针线活的妇女,在安置点的空棚屋里,日夜缝棉衣,三天就缝好了五十件,分给了最穷的流民孩子。李长庚听说后,特意去看他,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补偿,周裁缝却摆手:“大人,我也是流民,能帮乡亲们做点事,比什么都强。”
四、钦差巡赈:压力下的协同与纠偏
1.钦差抵聊:从“核验成效”到“发现问题”
腊月初九,朝廷派的巡赈钦差——户部右侍郎李汝华,抵达聊城。李汝华是万历朝的老臣,管过漕运、赈灾,做事严谨,这次来山东,一是核验赈灾成效,二是查有没有官员贪墨赈粮。他刚到聊城,没去赈灾总局歇脚,直接去了城西的流民安置点,还特意绕路去了寿张镇的偏远村落。
在安置点,李汝华问流民:“每日能领到多少粮?粥够不够热?”流民们纷纷回答:“能领两斤粮,粥是热的,还有姜汤喝。”他去看医棚,见医官正在给流民发药,棚屋里虽然简陋,但收拾得干净,没什么异味,还算满意。可到了寿张镇的周家村,他发现了问题:村里的临时粮点,登记册上写着“腊月初七发粮五十石”,但实际只发了四十石——剩下的十石,被寿张镇的粮房吏员张五,偷偷扣下来,卖给了镇上的粮铺。
李汝华当场就火了,让人把张五抓来。张五一开始还狡辩:“大人,是粮点的账算错了,不是我扣的。”可李汝华让里正把领粮的农户名册拿出来,一户一户核对,发现有十户人家没领到粮,再去镇上的粮铺一问,粮铺老板承认“张五卖了十石赈粮给我,每石七钱银子”。证据确凿,张五再也没法抵赖,当场就瘫软了。
2.纠偏与震慑:从“严惩贪墨”到“完善制度”
李汝华在聊城赈灾总局,当着李长庚、东昌知府等官员的面,审张五:“你可知贪墨赈粮是死罪?”张五哭着求饶:“大人饶命!我一时糊涂,再也不敢了!”李汝华却不松口,按《大明律》判了他“斩立决”——腊月初十,在聊城城南的校场,当众斩首,警示所有参与赈灾的官员、吏员:“谁要是敢动赈粮的心思,张五就是例子!”
斩了张五后,李汝华还逼着赈灾总局完善“粮款登记制度”:一是每处粮点,必须有“三联单”——领粮农户签字、里正签字、粮点吏员签字,一联给农户,一联留粮点,一联报赈灾总局,三方对账,避免账实不符;二是所有赈粮、赈灾银的收支,每日都要公示在赈灾总局的门口,让百姓监督,谁有疑问,都能来提,官府必须答复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他还特意强调“协同配合”:“漕帮、乡绅是赈灾的助力,你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——漕帮汉子推车辛苦,要给足脚力钱;乡绅借车、捐粮,要及时补偿,不能欠着。只有大家一条心,才能把赈灾办好。”李长庚连忙点头,当场让人去核对漕帮、义运队的脚力钱、补偿款,发现有拖欠的,立刻从赈灾银里拨款补发。
3.钦差的建议:“冬赈与春种衔接”
腊月十一,李汝华要回京城复命,临走前,给李长庚提了个重要建议:“现在冬赈快到尾声了,要提前做‘冬赈与春种衔接’的准备——一是统计流民里的农户数量、有多少荒地能复耕,二是准备农具(锄头、镰刀、犁耙),三是跟里甲对接,开春后怎么组织流民种地。”
他还说:“朝廷已经准了你的奏疏,明年开春,会从江南调一批农具过来,还会派农官来山东,教流民种麦、种甘薯——你要提前把场地、人手准备好,别等农官来了,再手忙脚乱。”李长庚连忙记下,当场就让东昌知府牵头,组织各州县统计荒地、农户数量,让驿丞去江南催农具调运,把衔接的事落实下去。
李汝华走的时候,聊城的雪停了,太阳出来了,运河上的冰开始微微融化。他站在北厂码头,看着漕帮汉子们正在检修漕船(准备开春化冻后用),流民孩子们在安置点的空场上玩雪,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——这场腊月里的赈灾危机,总算扛过来了。
五、腊中盘点:成效与伏笔
腊月十五,李长庚在赈灾总局做“腊中盘点”:运河封冻的十天里,通过陆路运输,共向各州县输送粮食六十万石,流民安置点实现“每日粮不缺、粥不断”,偏远村落的断粮问题全部解决;春耕种子挑出好种子一千五百石,近县预运完成,远县储存妥当;安置点的疫病得到控制,没发生大规模传染;贪墨赈粮的张五被严惩,官员、吏员不敢再懈怠。
可李长庚心里清楚,这只是“阶段性胜利”——开春后,运河化冻的早晚、种子的分发效率、农具的到位情况、流民复耕的积极性,都是新的挑战。他在给朝廷的第二封奏疏里写道:“腊中赈灾虽稳,但春种之责更重——若春种不成,流民无粮可收,今年冬赈之功,恐付诸东流。臣恳请陛下,持续拨付农具、种子款项,令江南农官早日启程,助山东流民复耕。”
奏书送走的那天,李长庚去了官示田——田里的甘薯秧苗,被厚厚的雪覆盖着,只露出一点嫩绿的尖。他蹲下来,轻轻拂去雪粒,心里默念:“再熬一个月,开春就好了。”不远处,张老汉正带着孙子,在田埂上扫雪——孙子手里拿着小铲子,学着爷爷的样子,把雪扫到田边,嘴里还念叨:“红薯苗要好好的,开春就能长叶子了。”
聊城的腊月,依旧寒冷,
但在这片被严寒深耕的土地之下,希望的根芽,正悄然蓄力。”
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:()大明养生小帝姬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投资我必翻倍,仙子们疯狂争抢 三角洲:从跑刀鼠鼠到顶尖护航 你要毁了这个家吗(np骨) 搞事就变强,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骚母狗(出轨 偷情 NPH) 黑道教父還要生 开局差评,系统让我当武林盟主 高武:欺我朽木?我以杀戮成神! 万人迷大小姐破产以后(np) 前任Ex 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 全民领主:凡人三国传 【GB女攻】战神将军与笼中雀(女攻xCountboy) 禁阙春夜宴(np)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? 哥哥好多啊(伪骨NPH) 修仙充值一千亿,天才都是我小弟 高考后我拎古剑,锤爆了幕后黑手 失温(父女H) 虐恋 (骨科,SM,NPH)